针对性护理在脑梗死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针对性护理在脑梗死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李光玲

六合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摘要:目的:病发脑梗死且伴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中,探究针对性护理内容、应用价值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调查对象确诊为:脑梗死且伴肢体活动障碍,分为2组后,组别类型为:参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随机抽签法,统计发现,2组研究患者样本数为200,抽取时间2022.6-2023.6;其中,常规护理为参照组提供,针对性护理为实验组提供,各组收纳100例,对比运用效果。结果:对于FMA、Barthel指数,护理前比较无差别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值均更高,P<0.05;满意率方面,实验组98.00%VS参照组91.00%,较高,P<0.05。结论:临床工作开展中,针对性护理有重要价值,既可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做以改善,还可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可大力推行。

关键词:脑梗死;肢体活动障碍;针对性护理;肢体功能

脑梗死是临床发生率且频次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脑血管的闭塞、狭窄,致使局部的脑组织缺血发生障碍,脑组织出现缺血及缺氧性的病变及坏死[1]。该疾病发生后大多患者的肢体活动存在障碍,对其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降低后续生活质量,因此需及时治疗,并通过科学且优质的护理干预,促进预后质量提升[2]。基于此,围绕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分析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阐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2022年6月为样本抽取起始时间,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以需要分组后,组别为:参照组、实验组,参照原则为:随机抽签法,且2组患者统计后,样本数为200,各项检查指征与“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资料如下。参照组:抽取病例数为100,女患/男患为45例:55例,年龄方面上限81,下限44,平均年龄计算后为(62.39±2.34)岁;实验组:抽取病例数为100,女患/男患为46例:54例,年龄方面上限80,下限45,平均年龄计算后为(62.29±2.51)岁。以上信息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即:注重患者病情状况监测,并予以心理疏导、饮食干预、功能练习等常规指导。

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即:(1)护理小组构建。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小组构建,并对针对性护理以及脑卒中伴随肢体障碍相关知识定期学习。(2)患者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状况,包括病情改变、心理状态、疾病认知等,确保针对性护理方案的有效制定。(3)针对性宣教。宣教包括口头宣教、知识手册发放、视频播放等,确保患者认知水平得到提升。(4)针对性体位管理。协助患者调整为头低足高,并将其头部置于一侧,适当将床头抬高,针对偏瘫患者需定期做以体位更换,并对其患者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5)针对性功能练习。患者病情状况相对平稳后,鼓励其早期开展康复练习内容,涉及四肢的外旋、内旋、屈伸、外收、外展等,同时引导患者开展行走、站立、上下楼梯等功能练习,以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

1.3判定指标

1.3.1肢体功能

测定工具: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定[3],总分0-100分。

1.3.2满意度

测定工具:自拟问卷,指标以0-10分拟定,即:不满意、尚满意、满意,阈值0-4分、5-7分、8-10分,满意率=(满意数+尚满意数)/n*100%。

1.4数据分析

检验计量资料时,用T完成,并选取SPSS25.0处理,代表形式以()为主,P<0.05。

2结果

2.1FMA、Barthel指数

护理开展前,FMA、Barthel指数比较2组差异小P>0.05;护理开展后,实验组值更具优势P<0.05。如表1.

表1比较FMA、Barthel指数(n=100,分,

组别/类型

FMA

Barthel指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39.62±3.12

55.69±3.34

38.69±3.14

59.79±3.35

实验组

39.26±3.25

68.98±3.69

38.74±3.16

70.96±3.61

T

0.799

26.702

0.112

22.681

P

0.213

0.000

0.455

0.000

2.2并发症

满意率实验组值更高P<0.05。如表2.

表2:比较并发症[n(%)]

组别

n

不满意

尚满意

满意

满意率n(%)

参照组

100

9

45

46

91(91.00)

实验组

100

2

48

50

98(98.00)

--

--

--

--

4.714

P

--

--

--

--

0.030

3讨论

脑梗死致死、致残以及复发率均较高,在患病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相对明显,持续影响下,会对其生活质量水平产生较大威胁[4]

此次结果显示:护理后,FMA、Barthel指数比较,实验组高,P<0.05;满意率方面,实验组VS参照组偏高,P<0.05。原因在于:针对性护理在处理脑梗死肢体活动障碍患者中,可借助护理小组的构建,保证工作开展有效性,且全面评估患者状况,以定制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保证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针对性护理以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受损肢体的功能,且结合患者机体状况,有效地调整康复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实践,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康复,还着重培养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洗漱、穿衣、进食等,可以促使患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重获独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脑梗死肢体障碍患者的临床工作中,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其一,表现在改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其二,表现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方面,推广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张靖雨,司文清.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12):1731-1732.

[2]姚慧颖,高梅萍.针对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后并发症预防及肢体功能康复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8):21-24.

[3]江可.针对性护理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3):168-170.

[4]盛科儿,俞怡,唐旭芬.针对性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10):1367-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