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在社区预防接种中的运用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研讨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在社区预防接种中的运用成效

方依

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1203 

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在社区预防接种中的运用成效。方法:抽取来我社区预防接种的的儿童100例,把其分成两组,I组和II组均有50例儿童,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采用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对比两组儿童的管理效果。结果:II组儿童家属对相关操作、宣传、服务等的评分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也比I组更高,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I组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预防接种中采用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不仅能有效提升护理水平,还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社区预防接种;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医疗卫生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健康观念越来越强,小儿疫苗接种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在社区预防接种操作中,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的运用能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完善社区预防接种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由于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或婴幼儿年龄相对较小,可能会出现哭闹、不配合的情况,阻碍疫苗接种工作的落实,为此,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在疫苗接种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来我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00例进行分析,把其分成两组,每组有50例儿童。两组儿童的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异,II组的男女儿童占比为30:20,儿童平均年龄为(23.2±4.7)个月,I组的男女儿童占比为29:21,儿童平均年龄为(23.0±4.5)个月,两组儿童基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I组儿童采用常规的预防接种方式,针对儿童家属开展疫苗接种的健康教育工作,耐心解答儿童家属的疑问,家属的疑问得到解答之后需要签字确认。疫苗接种前,家属需要帮助儿童调整体位,方便疫苗接种。在接种区域的墙上张贴有趣的宣传图片,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疫苗接种后需要留观半小时,告知家属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半小时后没有异常情况即可回家。

II组儿童采用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①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告知家属接种疫苗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在接种之前,儿童存在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症状,需要在症状消失后再接种。接种疫苗前应适当饮食、不要空腹,尽量在免疫力强的情况下完成疫苗接种。科学指导其在接种疫苗之后注意休息,在接种疫苗前后应尽量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增强自身抵抗力,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减少腹泻的发生。针对一些低月龄的儿童来说,需要采用竖抱的方式进行接种,减少呕吐的发生。②认真落实好接种前的安全管理工作。创建儿童疫苗接种管理档案,其中包含儿童的基本信息和家长的签名。接种疫苗后需要留观半小时,没有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给家长发放一些接种时间、疫苗类型、预约方式等的宣传单,儿童接种前应接受全面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接种。③预防接种过程中的管理。在预防接种房间内张贴相关的宣传单,搭配一些有趣的卡通图片,分散儿童的注意力,让其更好地配合接种。在幼儿阶段的儿童接种中,可以拿一些玩具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减少儿童对疫苗接种的恐惧感。此外,还可以树立一些优秀的低龄儿童为榜样,鼓励其他儿童向他们学习,增强其自信,推动疫苗接种的顺利落实。在注射疫苗前,需要把药液混匀,让其充分混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药效。④预防接种后安全管理:对疫苗接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注射后的安全管理。口头告知的同时,发放注意事项表,注射3d之内,保持注射部位的干燥,注意多喝水,并注意保暖,若注射之后儿童出现注射部位轻微红肿、轻微发热等现象,属于疫苗接种时可能出现的反应。若症状较重,则及时就医。嘱咐家长及时观察儿童注射之后的反应,若出现异常现象且表现较为严重,则及时就医。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管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儿童家属对管理质量的评价状况、对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难发现:II组的操作水平、宣传水平、服务水平等评分明显比I组更高,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更高,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儿童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I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实际上,预防接种就是把疫苗注射入人体内部,在人体内产生抗体,有效降低某疾病的发生率。在儿童的疫苗接种过程中,因为家属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无法全面认识到疫苗接种的优势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愿配合疫苗接种。现如今的社区疫苗接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疫苗接种管理方式,我们可以采用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提升家属对疫苗接种工作的配合度。

针对儿童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增强儿童家属对疫苗接种知识的认知,让家属重视疫苗接种,愿意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方进行疫苗接种。给儿童家属讲解一些接种疫苗禁忌、注意事项或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能空腹接种、不能在生病期间接种,疫苗接种后应及时休息。接种疫苗后应确保接种部位的干燥,多喝温开水,做好保暖措施,在疫苗接种前、中、后都要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儿童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儿童在疫苗接种时容易出现大哭、不停扭动身体等现象,影响疫苗注射活动的顺利进行。注射室张贴能够吸引儿童的动画、图片,播放儿童感兴趣的动画片,通过哄、逗、讲故事等方式吸引儿童注意力,降低儿童注射时的疼痛感,促进疫苗注射的顺利进行。

通过上文的研究分析发现,II组儿童家属对于操作水平、宣传工作、服务态度等的评价明显高于I组,II组家属的满意度也更高,II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更低,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在社区预防接种中采用无缝隙流程化管理方式,能有效提升接种儿童的护理质量,降低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社区管理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亚杰.无缝隙护理管理在社区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组[J].中国民康医学,  2023,35(06):187-189. 

[2]王凡.无缝隙护理管理在社区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0,  17(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