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

邱姝彧

穆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牡丹江 157599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策略。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间疾控中心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控制方法,观察组应用三级防控方法,对比两组控制下的疾病控制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常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引发咳嗽、发热等症,潜伏期短,易暴发流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0.00%,满意度为77.50%;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5.00%,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呼吸道传染病表现复杂,而通过三级预防控制可以显著提高病情控制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特点;预防控制

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以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为代表的疾病,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可迅速在人群中蔓延。呼吸道病原体多样,包括细菌、病毒及真菌等,其中病毒因易变异而使治疗和预防复杂化。此类疾病通常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1]。长期来看,其具有损害肺部功能、慢性并发症等积极影响。为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疾控中心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15-72岁,平均(43.68±10.52)岁;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15-75岁,平均(44.17±10.9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存在呼吸道体征;②所有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疾病者;②存在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③对本次研究依存性差的。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控制方法:包括隔离治疗、规范洗手、佩戴口罩等。

观察组应用三级防控方法:一级预防:关键任务是切断感染链,减小疾病暴发的可能性。此方面工作着重于公共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疫情监测。针对教育,需提高公众识别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症状的能力,并强化个人卫生习惯,如咳嗽礼仪及频繁洗手;环境清洁则需确保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疫情监测之有效性宜在全球、国家和地区层面实施,以便迅速识别并应对潜在爆发;二级预防:在于已出现症状个体的早期发现及隔离,为阻止病毒扩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策略包含严格的隔离措施,患者应在家或专门机构中隔离,同时,穿戴恰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不容忽视。进一步,确诊与怀疑病例的诊治程序亦应优化,实施精准治疗以缩减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范围;三级预防:侧重于减轻患者症状,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尽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并恢复正常生活。在精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展现积极作用,其内容涵盖营养调整、呼吸功能训练及心理辅导等。患者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康复过程中的问题,为防止疾病复发或持续性损伤提供了保障。

1.4观察指标

1.4.1控制率和满意度

观察所有患者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并记录控制有效例数和患者满意例数,计算控制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s)和计数数据(%),用tX2检验,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满意度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常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引发咳嗽、发热等症,潜伏期短,易暴发流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0.00%,满意度为77.50%;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5.00%,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控制例数

控制率

满意例数

满意度

对照组

40

32

80.00

31

77.50

观察组

40

38

95.00

39

97.50

X2

10.2857

18.2857

P

0.0013

0.0000

3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因其高度传染性和迅速的传播能力备受关注,其发病多涉及病原体入侵上呼吸道导致炎症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此次研究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常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引发咳嗽、发热等症,潜伏期短,易暴发流行,且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由此可见,有效预防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三级防控是贯彻执行是关键。一级防控以消除或最小化感染源,广泛进行病原检测及早期免疫接种,从而有效切断病原体传播路径。有研究显示,疫苗的推广使用能够显著降低特定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二级防控通过增强监测系统与快速反应能力,对于已出现的病例采取隔离和治疗,遏制疾病扩散。三级防控关注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其恢复健康,避免长期并发症。此三级预防不仅科学整合了医疗资源,同时提高了系统干预的效率和成效

[2],从根本上压缩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空间,从而使公共卫生安全得以加强。

综上所述,呼吸道传染病由其高度易传播特性和对公共卫生构成的重大威胁,强调了预防与控制的至关重要性。通过实施三级预防机制,从主动免疫策略、疾病早期识别到后期管理与康复,均能有效减少发病率与病死率。因此,综合性的应对措施与全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影响,守护社会整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奎兴.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控制办法[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1):102-103.

[2]肖建萍.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