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研究

尹亚平

恩施市中心医院 急诊医学科

湖北 恩施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接受院前急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开展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开展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就两组抢救成功率、急救相关指标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提升抢救成功率,减少急救相关时间,值得肯定。

关键词: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率;休克缓解时间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病情,通常由于大量出血、严重创伤或其他创伤性原因引起,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做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但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全面性,效果一般。临床提出应用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系统、有序、标准的护理处理,以迅速评估、处理患者的病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因此,本文旨在于深入分析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为今后相关患者的护理提供有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接受院前急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8:12例;年龄18-78岁,平均(45.25±3.36)岁;统计致伤原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机械性创伤、其他创伤分别有8例、7例、9例、6例;统计损伤部位,胸部、腹部、合并胸腹部分别有10例、11例、9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3例;年龄18-80岁,平均(45.33±3.39)岁;统计致伤原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机械性创伤、其他创伤分别有7例、8例、8例、7例;统计损伤部位,胸部、腹部、合并胸腹部分别有11例、11例、8例。两组一般信息相比(P>0.05)。

纳入标准:(1)确诊为创伤性休克[2]患者;(2)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字同意书;(3)获得我院相关科室允许。

排除标准:(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死亡的患者;(2)试验未完成,中途退出的患者;(3) 手术禁忌症患者;(4)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急救人员迅速赶往急救现场,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合理补液,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注意缺氧程度,防止窒息等。

观察组提供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1) 接到急救电话后,询问患者大致情况,并携带相关医疗器械、药品等立即前往现场,指导现场人员为患者进行简单包扎。(2)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如有心跳减弱或停止的患者,要马上予以心肺复苏,给予止血药,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患者呼吸顺畅。转运前,固定好患者的肢体,少移动患者。针对骨折患者,要减少骨折断端的活动,对骨折断端血管神经进行重点保护,以缓解患者疼痛感,同时将其头部向一侧偏,对其口腔异物进行清除,避免阻塞呼吸道。如有必要,可为患者提供气管插管吸氧,为临床急救奠定良好基础。(3)转运时,务必保持车内平稳,急救人员要和就诊科室提前联系,向其说明患者的病情,并告知接诊医护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接诊准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针对有意识的患者,给予其安慰、鼓励,以安抚其心理,减少不良情绪,提高护理的配合度。另外,操作时尽量采取轻容的动作,提升患者的舒适感,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安全感。

1.3观察指标

       (1)对比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2)对比2组患者急救相关指标,包括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缓解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文所统计的抢救成功率、急救相关指标纳入SPSS20.0软件中,前一个指标以以(%)表达,通过χ2 检验,后一个指标以(x±s)表达,通过t 检验, 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对比2组抢救成功率[n(%)]

组别

例数

      死亡率

           成功率

观察组

30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6(20.00)

24(80.00)

x2

-

-

4.043

P

-

-

0.044

2.2急救相关指标

观察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对比2急救相关指标(

组别

例数

检查完成时间(min)

术前准备时间(min)

急诊抢救时间(min)

休克缓解时间(h)

观察组

30

15.33±3.47

12.04±4.03

22.55±8.21

3.44±0.55

对照组

30

18.24±5.11

16.58±5.29

28.71±9.03

4.34±1.83

t

-

2.580

3.739

2.765

2.580

P

-

0.012

0.000

0.008

0.012

3.讨论

        创伤性休克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等情况下,以低血容量、低灌注状态为特点,容易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常规院前护理往往只注重基本的生命支持,缺乏对患者病情的及时评估和综合干预措施,因此效果不佳。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是一种基于最新的临床指南和证据的护理模式,它强调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初始治疗的紧迫性和目标。同时,其注重早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支持,以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上述证实,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因为,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紧急救护措施。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可对患者病情进行迅速评估,然后予以快速止血、保持通畅等措施。同时,规范化护理强调团队合作,提高了急救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率,由此减少了死亡人数。临床有关学者也开展了类似的试验,结果和本文相符[3]。观察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协作能力,有效减少了检查完成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并且,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诊评估方面更加精细化,可尽早发现休克的原因、程度,并提供相应的抢救措施,进而缩短急诊抢救时间。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根据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个体化的抢救,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以缩短休克缓解时间。

综上,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果,值得值得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清. 院前急救护理用于急性创伤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7):158-159.

[2] 高燕,赵雪生. 创伤性休克治疗指南解读[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3,1(1):21-24.

[3] 石书才. 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 健康之友,2021(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