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监测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血药浓度监测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作者:龚斯霞 通讯作者:冯彩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血药浓度监测用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2022年5月-2023年3月某院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氟西汀治疗。根据是否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划分为研究组(n=25例)与对照组(n=25例),对照组未开展血药浓度监测;研究组接受血药浓度监测,对比两组抑郁评分等指标情况。结果:不同组别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 )评分为(3.891.40)分,对照组为(4.731.37)分,且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8周后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经过1周、2周、4周、8周治疗后各时间段HAMD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氟西汀用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有利于合理调整患者的用药方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血药浓度监测;氟西汀;不良反应;抑郁症;抑郁评分

氟西汀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口服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对 5-羟色胺的再吸收,促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研究指出,盐酸氟西汀口服用药后,在患者胃肠道内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不受胃肠道内消化物影响,与食物一同服用血药峰浓度不变,达到峰值时间延迟3~5 小时[1]。下文以50例行氟西汀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对象,探究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开展血药浓度监测的有效性,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某院应用氟西汀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资料展开研究,共50例。根据是否开展血药浓度监测进行分组,对照组有10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2.63±2.48)岁。研究组包含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2.57±2.45)岁。两组年龄等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订同意书;(2)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学会的批准;(3)入选者均有完整的病例资料;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3)对所用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氟西汀(生产厂家: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文字:国药准字H19980138)治疗,本组首次剂量控制为每日20mg,仅根据患者治疗效果调整剂量,剂量范围每日控制为20-60mg;研究组患者依据氟西汀血药浓度及治疗效果适当调整剂量,服用氟西汀6-8h后,药物的浓度达到峰值,基于此,患者用药6h后,采集2-3mL血浆样本,经过离心、分离处理,获得上清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对其血药浓度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采用TESS量表对患者各时间段(治疗2周、4周、8周)不良反应展开评估,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评分情况。借助HAMD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展开评估,以17分作为抑郁临界值,总分超过24分视为重度抑郁;超过17分为轻至中度抑郁,小于7分代表无意义。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更为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予以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

对比发现,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4周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治疗8周后HAMD评分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HAMD评分对比(

组别

n

治疗前

1周

2周

4周

8周

研究组

25

28.809.95

23.157.59

17.894.17

13.544.13

8.422.51

对照组

25

28.759.90

26.458.21

20.965.24

16.826.71

10.823.10

t

2.012

4.513

4.736

4.621

4.256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TESS评分

不同组别患者治疗2周、4周后TESS评分存在显著差别,且研究组治疗8周后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

组别

n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8周

研究组

25

2.161.83

3.891.40

3.211.01

对照组

25

2.571.75

4.731.37

3.451.12

t

4.017

3.895

4.135

P

<0.05

<0.05

<0.05

    1. 讨论

    盐酸氟西汀是临床抗抑郁症的首选处方药,也适用于治疗焦虑症、早泄和神经性暴食症等,且获得各国药监局批准核实[2]。盐酸氟西汀作为具有特异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结合5-羟色胺受体,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盐酸氟西汀药动学特征呈非线性,毒副作用小,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有研究指出,氟西汀是临床治疗抑郁症常用药物,其展现出非线性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用药6-8h内达到峰值,且使用相同剂量的药物血浆峰值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3-4]。基于此,本次研究提出做好服用氟西汀后血药浓度监测工作。有调查表明,服用氟西汀后不良反应较少,包含失眠、便秘、头痛等,但症状轻微,可自行缓解[5]。因氟西汀用于个体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单独或过量用药会出现呕吐、痉挛发作、肺功能障碍等副反应,基于此,有必要对氟西汀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工作[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1周、2周、4周及8周后HAMD评分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治疗2周、4周、8周后HE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抑郁症患者采用氟西汀治疗后监测血药浓度,便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有利于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

    总之,抑郁症患者服用氟西汀后,血药浓度个体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有利于加快氟西汀起效时间,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平,蔡敏,王化宁,等.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22,51(9):1081-1085.

    [2]许安琦. 氟西汀联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双相抑郁症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3,30(7):91-94.

    [3]刘云,郭媛媛,王裕锋,等. 氟西汀血药浓度与CYP2D6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21,12(3):1-4. 

    [4]刘岩,刘传宏,刘艳霞,等. CYP2 D6基因多态性对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效果的影响[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3,26(1):61-65.

    [5]田双云. 1例氟西汀致氯氮平血药浓度升高的病例报告及文献分析[J]. 医药前沿,2022,12(7):50-52.

    [6]金靖谊,任方龙,郭庆合. 人血清中舍曲林、度洛西汀、氟伏沙明、氟西汀和去甲氟西汀的LC-MS/MS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J]. 中国药学杂志,2020,55(24):2036-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