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鼻饲患者二次固定胃管减少拔管率的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1
/ 2

认知障碍鼻饲患者二次固定胃管减少拔管率的护理效果观察

王倩倩

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 211153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实施二次固定胃管对降低依赖鼻饲的认知障碍患者拔管率的护理效果。方法: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50符合纳入标准的认知障碍患者。该研究比较了使用单一鼻饲管和额外使用固定胃管的患者。记录拔管率、并发症、血清白蛋白、患者舒适度等数据。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鼻饲的病人相比,观察组病人拔管率显著降低。此外,补充胃管组在营养指标和患者舒适度方面均有改善。结论:在认知障碍鼻饲病人中整合二次固定胃管,可降低拔管率、改善营养状况及增加病人舒适度。

关键词:认知障碍;鼻饲;拔管率;固定胃管;护理

对于依赖鼻饲营养支持的认知障碍患者,复杂的护理是医疗环境中一个多方面的挑战。鼻饲虽然对满足这些患者的营养需求至关重要,但经常遇到并发症,如频繁拔管,阻碍营养的充分提供和影响患者的舒适度[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鼻饲的同时放置二次固定胃管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护理干预措施。此补充胃管旨在提供另一种营养途径,潜在地降低拔管率及加强病人照护[2]。在此背景下,全面探讨置入二次固定胃管的护理效果势在必行。

一、一般资料

这项研究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内进行,纳入了50例需要通过鼻饲进行营养支持的认知障碍患者。将患者分随机平均为两组,一组仅给予鼻饲,另一组在鼻饲基础上加用固定胃管。

纳入标准:诊断出的认知障碍,营养支持依赖鼻饲,插入额外胃管的过程稳定,以及提供知情同意的能力。

排除标准:有插入二次胃管禁忌证、影响操作安全性的严重合并症或无法提供知情同意的患者被排除。此外,身体状况不稳定或被认为不适合补充干预的个体未被纳入研究队列。

二、研究方法

(一)对照组

1. 单独鼻饲:对照组患者仅通过鼻饲管接受营养支持。对于因认知障碍而无法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这种传统方法包括通过鼻管将液体营养补充剂直接送入胃内,而绕过了经口途径[2]

2. 标准护理:对照组除鼻饲外,接受标准护理。该护理包括定期评估导管置入情况,监测与鼻饲相关的并发症(如导管移位或堵塞),以及对鼻导管置入部位周围的皮肤进行护理,以防止刺激或破裂[3]

3. 监控和文件:医护人员仔细监测并记录患者对鼻饲的反应。在整个研究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喂养耐受性、营养摄入、不适体征、管相关并发症和管移位发生率等参数。

(二)观察组

1. 附加固定胃管:观察组患者在鼻饲的同时加用固定胃管。目的是补充鼻饲的营养支持途径。固定的胃管便于营养直接进入胃内,通过鼻饲增加进食量。

2. 一体化胃管护理:对补充的固定胃管进行专科护理管理和维护。此护理包括仔细注意置管部位,确保其正确固定,监测胃管相关并发症,优化鼻胃管的功能。

3. 比较评估:医护人员对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了比较评估。严格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率、营养状况、管饲相关并发症、患者舒适度及不良事件等指标。

4. 数据分析:观察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反应、治疗依从性。数据分析的重点是评估额外的固定胃管对拔管率、营养改善、患者舒适度的影响,以及鼻胃管联合喂养的整体有效性。

三、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拔管率、管饲相关并发症、血清白蛋白水平(营养指标)以及患者报告的舒适度评分。

四、研究结果

对照组病患的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P<0.05,;对照组病患的血清白蛋白和舒适度评分均比观察组第,P<0.05。

1 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结果

组别

N

拔管率(%)

并发症发生率(%)

血清白蛋白(g/L)

舒适度评分(分)

对照组

25

15(30.00)

13(26.00)

35.12±0.66

7.21±0.23

观察组

25

7(14.00)

6(12.00)

40.13±0.65

8.55±0.22

P值

<0.05

<0.05

<0.05

<0.05

五、分析与讨论

鼻饲,又称鼻饲或肠内喂养,是一种为无法经口进食的个体提供基本营养和水合的医疗技术。这种方法包括通过鼻子插入一根细而柔软的管子,穿过食道,到达胃。鼻饲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方法,对于那些因各种疾病或损伤而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病人。该操作通常首先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管型。然后小心地通过一个鼻孔插入导管,引导下进入食管,并定位到胃,确保正确的位置,以促进有效的营养输送。

鼻饲允许控制和逐步给予特殊配方的流质饮食,确保患者获得必要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接受鼻饲的患者,定期评估导管放置情况,监测营养摄入情况,处理并发症,并确保患者在整个鼻饲过程中的舒适度。

(二)研究结果分析

1. 拔管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拔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鼻饲的对照组患者胃管脱出或拔管的发生率高于加用固定胃管的观察组患者。补充胃管的引入显著降低了拔管事件的发生频率,显示了其增强胃管稳定性和减少营养输送中断的潜力。

2. 营养状况改善:营养指标评估显示观察组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固定胃管的患者营养摄入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营养指标改善。这一改善表明了鼻饲与胃饲相结合的方式在促进认知障碍患者更好的营养支持方面的有效性。

3. 并发症和患者舒适度:管饲相关并发症分析显示,观察组有减少的趋势。附加固定胃管的患者较少出现鼻管移位或刺激等胃管相关并发症,显示了附加胃管在减少相关不良事件方面的潜在益处。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显示,观察组患者报告的舒适度更高,反映了对患者体验的积极影响。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依赖鼻饲的认知障碍患者中加入二次固定胃管,显示出显著的护理效果。此方法显著降低了拔管率,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在喂养过程中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 张艳杨园园马付玉诸琪.多学科诊疗模式品管圈管理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鼻饲管患者拔管成功率的效果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 2022, 38(3):173-177.

[2] 罗妍.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合并认知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 2021(2): 139.

[3] 王玉丽.运用护理专案降低老年心血管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22(01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