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软镜和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0
/ 2

输尿管软镜和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评价

曹盛华

资兴市中医医院  423400

【摘要】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和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方法:在(2022.01-2023.10)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选取78例进行分析,按双色球法平均分组,39例/组。参照组:给予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评析指标:二组的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长、临床有效性。结果:相较于参照组而言,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长更短、临床有效性更高(P<0.05)。结论:在为肾结石患者治疗时,经皮肾镜碎石术与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均可发挥治疗效果,且后者临床有效性更高,同时,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肾结石;临床有效性

肾结石是指尿中的部分成分在肾脏中形成结石的情况[1]。患者患病后常存在肾区疼痛、血尿等症状,如未积极治疗,病情不断恶化,严重者肾衰竭,危及患者生命[2]。对于此类患者治疗时,手术治疗较为多用,治疗效果显著,但不同术式可发挥不同疗效。本文对输尿管软镜和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22.01-2023.10,选取此时我院收治的78例肾结石患者展开分析,以双色球法平均分租,参照组39例中男/女为25/14,均数年龄(53.29±4.33)岁,最高者69岁,最低者37岁。均数结石直径(19.15±2.67)mm,最高者26mm,最低者12mm。观察组39例中男/女为24/15,均数年龄(52.84±5.12)岁,最高者68岁,最低者38岁。均数结石直径(18.79±3.01)mm,最高者25mm,最低者12mm。二组的基础信息经对比后,结果未见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全麻或腰硬联合麻处理,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留置手术侧输尿管导管及导尿管后,改俯卧位,再次消毒铺巾并使用B超扫描,定位肾盏部位,进行穿刺处理;穿刺成功后,扩张通道并置入20F取石通道,置入标准肾镜或输尿管硬镜,找到肾结石处并利用超声碎石;术后留置造瘘管和双J管,便于残余结石流出;术后3d可拔出造瘘管,4周内拔出双J管,且在术后予以3-5d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给予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仰卧位体位,予以全麻处理,见效后辅助患者变为膀胱截石位,使用输尿管硬镜观察,扩张输尿管,留置超滑导丝,导丝直径为0.035mm,之后顺着导丝方向引入输尿管软镜外鞘,在直视下缓慢置入输尿管软镜,观察肾结石分布并定位,直接取出小结石,结石较大者需引入激光光纤进行碎石处理,直至结石直径<3mm后方可取石;术后留置双J管,持续观察4周,并在满足指征后拔除。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长:前者共涉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项内容。

(2)临床有效性:在治疗后结石基本清除,无显著残留即效果明显;在治疗后结石少量残留,其直径<3mm即有效;在治疗后结石大量残留,其直径≥3mm即无效。临床有效性(%)=效果明显(%)+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二组数据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围术期指标与住院时长进行t检验;以(n%)表示的临床有效性进行X2检验。二组的研究数据经对比后,结果可见差异(P<0.05)。

结果

2.1 对比二组的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长

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长较短(P<0.05),如表1。

表1 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长对比(IMG_256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长(d)

观察组

39

76.98±15.42

16.14±4.23

5.36±1.05

参照组

39

52.36±10.59

56.87±7.91

14.58±3.44

t值

-

8.2192

28.3565

16.0089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2.2 对比二组的临床有效性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性高于参照组(P<0.05),如表2。

表2 临床有效性对比(n%)

组别

例数(n)

效果明显(%)

有效(%)

无效(%)

临床有效性(%)

观察组

39

15(38.46)

23(58.98)

1(2.56)

38(97.44)

参照组

39

10(25.64)

22(56.41)

7(17.95)

32(82.05)

X2

-

-

-

-

5.0143

P值

-

-

-

-

0.0251

讨论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典型症状有肾绞痛、恶心、烦躁不安、发热、畏寒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在临床上,以清除结石、减轻病症不适、恢复肾功能为主,方法以经皮肾镜碎石术常用,主要是将肾镜从体外穿入肾盂肾盏内进行体内碎石,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具有一定侵入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而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治疗术式,主要是经尿道置入输尿管镜,利用套索或钳子将结石取出,结石较大者可利用激光碎石后再取出体外,且此法无需建立其他创伤性通道,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安全性较高,患者普遍易于接受。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且术后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长较短、临床有效性较高(P<0.05)。由此说明,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是一种效果较确切的治疗术式,对加快患者病情恢复有重要意义。

综上,相较于经皮肾镜碎石术而言,为肾结石患者应用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效果更佳,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康复出院,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萌萌.输尿管软镜和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疗效及对患者肾损伤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20):138-140.

[2]梁荣芳,陈文辉,梁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效果[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23,12(04):252-255.

[3]张珂珂.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及肾功能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07):8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