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技术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0
/ 2

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技术浅谈

梁钦莹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于工程质量、工期和环保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的绿色节能材料与技术成为了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众多新型建造方式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形式,具有轻质高强、抗震性能好以及可循环利用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而将其运用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则可以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实现更加优化的设计方案,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对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技术

引言

在实际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时,其主要在建筑主体或部分主体结构中对预制和组装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方式进行应用,是一种全新的结构形式。现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可以促进建筑技术的创新发展。近些年来,在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也在不断完善当中,可以使工程施工时间得到节省,并使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保证了构件预制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1.1概念

对比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可以使传统的工程制造模式得到改变,并对相关装配式构件展开标准化设计,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并在施工中进行机械化安装,有效落实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使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缓解,使工程生产成本得到降低,合理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使资源消耗得到减少。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其主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预制,并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使混凝土结构得到有效装配。在实际连接构件时,通常采用预制应力连接、螺栓连接以及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等。在连接钢筋时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包括预留孔洞搭接连接、机械连接、焊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从结构构件层面分析,其具体包括全预制柱、叠合梁、全预制梁、单层叠合剪力墙、全预制剪力墙、外挂墙板、双层叠合剪力墙、全预制楼板、叠合阳台板等。

1.2技术特点

与传统的混凝土施工相比,结构施工一共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现场施工以及工厂预制,可以将大量现场作业向工厂操作进行转移,以此来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有效节省资源。在实际生产预制构件时,其与传统施工作业不同,需要高度重视特殊细节的处理,以此来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为混凝土运输提供方便,需要在构件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埋件进行设置。与此同时,为了有效增强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需要在构件表面或者边缘等位置有效实施留孔与开槽等操作,从而对装配式结构优势加以体现,合理减少施工作业任务。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

2.1施工原则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应用中,需要提前做好设计工作,以绿色化发展为主,要求各类施工材料循环使用,再选择环保型材料结合建筑环境、结构、地形等因素,为生态发展工作赋能。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对材料和空间等加以利用,减少施工中的粉尘、水、空气污染等,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将生态环境内容与设计相结合,以此为我国建筑工程注入活力。

2.2施工标准

从装配式施工概念的内涵出发,在施工中对质量、验收等方面进行约束,结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等,为后续施工提供基础标准。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相关检测,包括物质限制标准、排放限值标准等方面,遵循《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进行强化,确保工程施工建设符合预期的要求。

3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技术

3.1预制构件的生产

在进行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时,需要先将工厂内制作好的模具运往施工现场。由于该种建筑形式对于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当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来完成。同时,为了保证模具能够准确地到达指定位置并与之前制作好的构件相匹配,还需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全站仪、水准仪等。除了模具的制造以及安装工作外,预制件的生产也是整个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以下几种类型的设备:钢筋切断机、弯曲机、调直切断一体机、搅拌机、蒸养窑等等。其中,钢筋切断机主要用于对钢筋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弯曲机则可用于对已经加工好的构件进行弯曲作业;而调直切断一体机能够实现对钢材料的自动调直和切断功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总之,预制构件的生产是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3.2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储存

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完成后,需要通过专业的运输工具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为了确保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应采用合适的运输工具,如平板车、集装箱车等,并对预制构件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固定。在施工现场,为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和安全,储存区域应选择地势平整、排水良好的场地,避免直接日晒和雨淋。同时,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分类、编码,以便于查找和管理。在储存过程中,预制构件应保持适当的间距,以便于搬运和检查。此外,为防止预制构件在储存过程中受到损坏,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合理的预制构件运输与储存管理,不仅可以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和安全,还有助于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效率和工程质量。

3.3强化吊装施工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中,吊装直接关系到所有预制构件是否可以发挥出自身作用,为此要求技术人员保障其吊装精确到位,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相对体积较大的预制构件,借助机械吊装方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采用80t汽车吊,负载率为58.1%,超出标准重量后通过调节移位缩近起重距离,从而满足起吊要求,提前做好必要的保护工作,从而降低对后续建筑结构体系的影响。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应针对相应吊装对象予以实时监测把关,大致吊装到相应位置后,转为人工精细化调整。此过程要基于不同结构体系与构成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把关,以便采取相匹配的方式进行处理。

3.4预制构件的养护

在进行预制构件施工时,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养护。首先要注意控制好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预制构件出现质量问题。同时还需采取一定措施来保证预制构件表面湿润度适宜,以确保后续工程能够顺利开展。此外,为了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而出现裂缝等缺陷,可以采用覆盖物或者喷水等方式进行养护处理。通过合理的养护方案设计与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以及耐久性,还能够降低后期维护成本,缩短工期。

结束语

总之,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现在建筑施工得过程中应用极为广泛,本文主要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以及其施工的优势进行分析,虽然目前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以保证其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匡志军.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技术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6):100-102.

[2]关添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陶瓷,2023(09):228-230.

[3]古立军,刘树信.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主要环节及节点优化措施研究[J].城市建筑,2023,20(16):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