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科普

老年人常见病之糖尿病的护理技巧

高霞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近日,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版老年糖尿病指南——《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这一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老年糖尿病的诊疗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强调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依据健康状态分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护理及康复策略。

糖尿病作为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据统计,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3550万,居世界首位,且呈上升趋势。这一庞大的患者群体因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需要更为细致和全面的医疗关怀。因此,了解并掌握老年人糖尿病的护理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科普老年人糖尿病的护理要点,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原因

1.胰岛功能相关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胰岛功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老年患者人群有特殊的代谢特点,比如活动量少、长时间的久坐、代谢率低,喜欢进食甜食,都会导致血糖的升高,胰岛功能损伤而引起糖尿病。此外,肥胖能够导致胰岛素抵抗,这对于老年人得二型糖尿病是很直接的原因。

2.合并代谢综合征

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的紊乱,统称代谢综合征,对于糖尿病的形成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对于很多的男性老年患者,吸烟也是其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3.不良情绪抑制胰岛素分泌

据最新的研究显示,愤怒、抑郁的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二、老年人糖尿病的护理技巧

1.饮食护理

(1)食物多样,合理膳食

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少油、少盐、少糖,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保证每日能量适宜和营养素摄入充足。主食要定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全谷物、各种豆类、蔬菜等为好,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有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控制盐、糖和油的使用量。

(2)能量适宜,控制超体重

体重是反映一段时间内膳食状况和人体健康状况评价的客观指标,也是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重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发展风险。

(3)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主食多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应该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对指标,选择低GI食物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主食定量,不宜过多,多选全谷物和低GI食物,全谷物、杂豆类、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GI较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钾、镁等矿物质,更耐饥饿,应占主食的1/3以上。

(4)清淡饮食

控制油、盐、糖,不饮酒,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在理想水平,培养清淡口味,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少吃动物脂肪,适当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预防血脂异常。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同时,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 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此外,还应该足量饮用白开水,也可以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但不喝含糖饮料。

(5)规律进餐,合理加餐

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无论在家或在外就餐,应该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和身体活动量,做到饮食有节、科学配置,进行标准化、定量的营养配餐,合理计划餐次和能量分配来安排全天膳食,吃饭宜细嚼慢咽,形成良好饮食习惯。同时做到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

  1. 运动护理

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以规律运动为主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力。老年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能力较差者,可选用低强度有氧运动。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绝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安全的,具体形式包括快走、健身舞、韵律操、骑自行车、水中运动等。运动强度通常可通过主观用力感觉来评价,在中等强度运动中常感觉心跳加快、微微出汗、轻微疲劳感,也可以是运动中能说出完整句子,但不能唱歌。每周运动5~7d,最好每天都运动,运动的最佳时段是餐后1h,每餐餐后运动20 min左右。若在餐前运动,应根据血糖水平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后再进行运动。

抗阻训练同样适用于老年人群。肌肉发力抵抗阻力产生运动的过程都称作抗阻训练。抗阻运动训练可提高老年T2DM患者的力量、骨密度、瘦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HbA1c、血压和血脂水平。可通过哑铃、弹力带等器械进行抗阻训练,也可以采用自身重量练习(如俯卧撑、立卧撑、蹲起、举腿、肱二头肌弯举、提踵等)。每周运动2~3次,每次进行1~3组运动,每组/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平衡能力下降等问题,加强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从而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风险,增加运动的依从性。交替性单脚站立、走直线都是增强平衡能力的有效方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和瑜伽也可以提高协调性及平衡能力。一项Meta分析发现太极拳对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单腿站立能力具有积极效果,并改善血糖水平。每周至少进行2~3次平衡训练。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低强度的家务劳动、庭院活动等),减少静坐时间,每坐30 min应起身活动1~5 min。

3.心理护理

糖尿病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理伤害是极大的,属于终生性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均起重要作用。老年患者焦虑、沮丧、抑郁、暴躁的心理状态,可加重糖尿病,引发各种并发症。而且糖尿病又可加重患者心理障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愉快的心情对血糖值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笑一笑更具有不可忽视的疗效。要靠患者身边的亲人(家人)或者是医生,进行心理的疏导,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情绪不稳定,这些都需要家人的时刻关注,及时采取正确的疏导方法,传递正能量给患者,树立患者的自信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