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分析

吕健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322118

身份证号:330724197709164318

摘要: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受到整个建筑行业的推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不仅能缩短工期,也符合国家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如何避免资源浪费也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建筑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优缺点及施工质量如何控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关键点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建造方式,正因其高效、节能、环保和可持续的特性而备受瞩目。这种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颠覆了传统的现场浇筑作业模式,将大部分工作量转移至工厂内部进行,不仅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显著改善了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然而,尽管装配式结构具有诸多优势,其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设计的标准化、构件生产的自动化、物流运输的精细化管理以及现场装配的精确化操作等方面,都需要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和技术突破。此外,国家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也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特点

①节能环保: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常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及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工厂提前加工,有效地降低了在工地生产加工带来的粉尘、噪声等污染。在节能方面,对于水资源、原材料、废弃污染物等方面可有效降低消耗。因此运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可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以实现绿色施工的目的。②缩短施工周期: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须严格遵守施工工序,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工程可能出现停滞状态。装配式建筑大部分预制构件都是在工厂内加工完成,工厂内都是模块化、标准化的生产,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安装,再对混凝土浇筑固定,装配式建筑不仅简化施工工序,还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③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传统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工期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且劳动力效率不高。而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减少了施工现场劳动力投入,还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④建筑安全管理:装配式建筑采用预装式,施工过程中的细节能够把握精准,能够帮助施工企业有效控制施工安全质量问题,装配式建筑的组装功能使得拆卸更加方便,在项目质量管理和维护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便于施工人员的拆卸、修补工作。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点

2.1构件运输和存放要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中,构件的运输和存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针对构件运输,首先应当制定详细的运输计划,包括路线选择、运输车辆选择和行车时间等,考虑到构件的尺寸、形状和重量,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有助于避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伤。其次,针对大型和重型的构件,需要进行配重和固定,从而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采用专业的工具和固定装置,防止运输过程中构件的晃动和损坏。另外,还应当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比如覆盖防雨布、防尘布等,以保护构件免受恶劣天气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确保构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针对构件存放,首先应当选择平整且坚固的存放场地,保证场地具有良好的排水性。根据构件的尺寸和形状,采取适当的支撑和垫脚措施,防止构件倾斜或变形。其次,建立构件管理系统,对每个构件进行编号和记录,记录构件的数量、规格和质量等信息,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追踪和管理构件的使用情况。另外,在构件的运输和存放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还应当定期检查运输工具和存放场所的安全状况,并进行维护和修复。

2.2预制件的安装施工

①在预制件的安装施工方面,首先进行预制柱的安装。以确保预制柱定位准确性为主要目的,需要固定好柱顶的预留钢筋。该工程中选择的柱顶预留钢筋长度为1m,主要以定位套筒和定位铁板的方式来达到固定预留钢筋的目的,按照引点放线、放格网箍、放定位套筒、复核钢筋位置以及固定定位铁板的顺序进行固定。在吊装预制梁板之后,需要从柱底楼面放线孔引线到柱顶楼面的位置,再确定各柱的参照边线。对于预制柱的吊运,该工程考虑以往常见的预制柱翻身方法存在的局限性,选择通过放置两处木枋的方式,让预制柱在站立前能够让底部与两处木枋接触,以此来达到消除预制柱翻身过程中存在的晃动情况。在实际施工时,在木枋上铺一层厚的橡胶垫,以此来加强对柱底混凝土的保护。②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还需要考虑预制楼梯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影响。对于预制楼梯的安装施工,需要按照测量放线、构件进场检查、支架搭设与安装、固定支架以及架设安全栏杆的顺序开展工作。在确定施工现场三维空间方向的设计值大小之后,确保复核控制线结果的准确性。考虑到预制楼梯的体积较大,对其进行吊装施工,需要应用型钢制造的扁担梁来作为吊装的辅助工具,避免受力不均影响预制楼梯的吊运稳定性。在整个吊运过程中,应保证上下高差相符,让楼梯顶面与地面处于平行的状态,在完成楼梯测量复核之后,调节支撑立杆并固定接头,在完成螺栓连接之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封装作业。

2.3衔接部位处理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处理衔接部位至关重要。衔接部位是整个结构中力传递的关键区域,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进行衔接部位的处理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技术和质量标准,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需要进行精确地测量和校正。在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需要准确地安装在设计位置。这要求在施工前进行精确的测量,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校正,以确保构件之间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测量和校正的精度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装质量和整体稳定性。其次,选择适宜连接技术。根据不同的部位和受力要求,选择焊接、螺栓连接、粘接或灌浆连接等连接技术。不同的连接技术有其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例如,焊接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部位;而螺栓连接则具有较好的可拆卸性和维护性,适用于需要定期检修的部位。此外,预留洞孔和预埋件的准确位置和尺寸也需要重点关注。通过在预制构件中预留洞孔和预埋件,以适应钢筋和其他构件的安装。预留部分需要精确的位置和尺寸,以确保钢筋和预埋件的顺利安装,避免出现偏差和冲突。完成预制构件安装后,应制作试块进行强度检测。通过制作试块并进行强度检测,可以确保灌浆等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结束语

总结而言,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环节协同的复杂系统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其快速施工、高质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步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建造的进一步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将更加精准高效。为此,行业内需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相关标准和技术的发展,以实现房屋建筑工程的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静.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20(20):96-99.

[2]鹿鑫.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6):170-172.

[3]周金.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分析[J].砖瓦,202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