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对宫腔形态及月经的改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对宫腔形态及月经的改善作用

                   薛琴琴

安陆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安陆,432600

[摘要]目的:研究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对宫腔形态及月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宫腔粘连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5例。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两组分别应用小剂量、大剂量激素治疗,激素应用戊酸雌二醇。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大量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可改善宫腔形态及月经情况,减小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宫腔粘连分离术;雌孕激素;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调、周期性下腹部疼痛等症状表现,由子宫内膜肌层受损引起,患者子宫颈管和肌壁发生粘连[1]。临床针对宫腔粘连以粘连分离术为主。但是术后患者的子宫内膜需要较长的时间自我修复,再次发生粘连的风险较大[2]。因此术后辅助治疗中常应用雌激素。但临床针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雌激素的应用剂量存在差异。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宫腔粘连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差异性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5例,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分别应用小剂量、大剂量激素治疗,以期寻找一种宫腔粘连术后合理的雌激素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宫腔粘连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性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0.52±1.26)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3.60±0.18)个月。研究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0.96±1.18)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3.69±0.13)个月。以上对比,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宫腔粘连,存在宫腔粘连分离术适应证。2)对雌激素不存在用药过敏史。3)治疗配合度良好。

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合并其他类型妇科疾病。3)用药禁忌症。

1.3方法

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应用小剂量、大剂量激素治疗。对照组用药方法:雌激素应用戊酸雌二醇片(北京协和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031,规格:0.5mg/s),每次3mg,每日1次。研究组用药方法:戊酸雌二醇片,每次8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1d。于术后10d,均给予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41902,规格:50mg/粒),每日200 mg,每日2次。用药1周后,暂停8d,再开始下一个周期治疗。

1.4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宫腔形态,包括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2)对比两组月经情况,包括月经改善有效率、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改善有效标准:治疗后,患者月经量多于治疗前或月经量恢复至正常水平。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乳房胀痛、体重增加、阴道出血。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宫腔形态

治疗前,两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宫腔形态(x±s)

组别

子宫体积

子宫内膜厚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5)

25.63±1.26

34.26±2.40

3.96±0.15

5.21±0.49

研究组(n=55)

25.68±1.30

39.68±1.68

3.99±0.20

6.62±0.53

t

0.652

7.625

0.638

5.236

P

>0.05

<0.05

>0.05

<0.05

2.2对比两组月经情况

研究组月经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月经情况

组别

月经改善有效率[例(%)]

月经恢复正常时间(d,x±s)

对照组(n=55)

48(87.27)

35.62±1.42

研究组(n=55)

54(98.18)

26.53±2.49

χ2/t

6.358

15.637

P

<0.05

<0.05

2.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胃肠道反应

乳房胀痛

体重增加

阴道出血

总发生率

对照组(n=55)

4

3

3

2

21.82

研究组(n=55)

1

2

3

1

12.73

χ2

2.631

P

>0.05

3讨论

研究发现,雌激素具有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有丝分裂,使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及间质血管增生、厚度增加,促使子宫内膜组织修复[3]。子宫粘连分离术后应用雌激素治疗属于经验性用药,临床上缺少对用药量的统一标准。本研究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较于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方案,子宫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大剂量雌激素治疗,有助于改善子宫形态,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示子宫粘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对于轻度粘连患者,术后应用小剂量雌激素即可获得理想效果[4]。而对于中重度粘连患者,小剂量雌激素则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此时需加大雌激素用量,以恢复患者子宫形态,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月经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提示子宫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对月经情况的改善情况更佳。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戊酸雌二醇属于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雌激素制剂,在结构方面与人体自身雌激素相似度较高,口服后吸收率好,不易引起胃肠道、肝功能损伤。本研究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即使加大雌激素用量,也不易引发不良反应。

综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大量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宫腔粘连,可改善宫腔形态及月经情况,减小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蔡艳.用三种措施预防进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发生术后再粘连的疗效[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7):77-79.

[2]李琴,梁菲梅,古巧平,等.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三种方法效果比较[J].武警医学,2021,32(2):136-139.

[3]刘素芬,施如霞,刘立兵,等.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短期内再次粘连的3种方法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4):78-83.

[4]彭华,何丽,黄革,欧雯梅,等.不同宫内装置方法预防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0,37(8):1557-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