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小微企业园规划建设路径--以宁波北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数字赋能小微企业园规划建设路径--以宁波北仑为例

黄银玲

宁波置优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在现代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赋能已成为小微企业追求高品质成长的关键策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浪潮,数字化转变正日益成为各个行业革新进步的动力源泉,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业务领域。小微企业园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业区,对于汇集这类企业并增强其资源保障、提高生产效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文章主要分析数字赋能小微企业园规划建设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赋能;小微企业园;规划建设;路径

小微企业作为驱动经济和社会活力的关键力量,小微企业园则是专为这些小型企业发展和创新设计的多功能平台,其特性兼具公共服务的特点,致力于全方位支持企业的成长与繁荣。提升小微企业园的整体效能,对于促进企业集群效应,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迈向高级阶段至关重要;同时,它通过集成式的服务,有效降低成本,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情;在管理上,它能强化集约化,确保绿色安全的发展环境。截止到2023年底,浙江省已认证省级小微企业园达1250个,吸引了超过8万家中小企业入驻,其中不乏表现卓越的四星级和五星级园区,以及168个数字化引领的园区。宁波市通过省级认定的小微企业园区达131个,北仑区纳入省级小微企业园14家。这些园区逐步构建起专业、数字化和生态友好的服务体系,孕育出一系列可供效仿和推广的创新服务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全省中小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步入新时代,数字技术的革新应用正在为小微企业园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泉,数字化赋能已成为这一进程中的关键推手。

1、小微企业园特点

小微企业园的发展主要衍生于工业园区,其构成特征多元且丰富。首先,它涵盖了实体空间的多样性,这涵盖了从专业生产区到生活辅助设施,如专门的制造厂房、存储仓库,乃至员工宿舍和商务办公区域等。其次,经济网络是其核心,涵盖了园区内的企业主体、服务提供商、中介组织,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与合作关系。再者,公共服务体系同样重要,包括面向创新和技能提升的生产性服务,如金融服务和技术培训,以及满足日常生活的消费性服务,如餐饮和购物。然而,小微企业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主体构成,以小型企业为主导,这些企业的规模虽小,但蕴含着巨大的成长潜力和发展可能性。

2、数字赋能概述

数字化赋能是指借助信息科技工具的个体或机构获取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实现了突破性目标。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通过系统科学理论,运用新兴数字技术,重塑企业的战略愿景,推动创新变革,优化运营流程,培养人才,以及强化品牌形象。在当今社会,数字技术对小微企业成长的推动已不可逆转。近年来,我们见证了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赋能下的显著成果,普遍认同了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小企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性。数字赋能是一种深远且前瞻性的转型策略,要求企业以整体视角看待,构建全面的数字生态环境,有序推动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入,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提速提质,积极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从而确保小企业迈向卓越的未来。

3数字赋能小微企业园规划建设路径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赋能越来越成为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许多小微企业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了弯道超车。小微企业园作为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需要用好数字化技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开展园区规划建设。以下结合具体宁波北仑园区实例展开详细说明。

3.1 北仑园区基本概况

目前北仑区通过园区产业特色发展,形成了几大重点园区齐头并进发展的可喜状态,已经形成了块状产业链群布局,尤其是汽车产业、智能装备等核心产业在国内都有较大竞争力。作为北仑制造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创业创新领域的活跃力量,“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而一个个“小微园”就是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至2023年12月北仑区纳入省级小微企业园14家。其中A档的园区为大碶高档模具小微园、开发区科技创业园、渡头董工业园、大港霞浦工业园四家。

3.2 数字赋能路径

数字赋能小微企业园规划建设路径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它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小微企业的运营效率、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规划建设路径:

3.2.1清晰园区产业定位,升级改造老工业园区

对于小微企业园区来说,信息、资源与大数据的关系尤为重要,数字化转型是园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资源流通,打通“双循环”短板问题,大数据的相互作用,本质上就是去提高其要素的效率。比如,提高企业成果转化效率,提高人才流动效率,提高技术转移效率等,构建市场资源配置与大数据应用整个信息系统。

园区产业发展必须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及园区自身定位,防止出现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现象。优秀案例:北仑大碶高档模具小微企业园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聚焦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和产业集群建设,涵盖模具钢材、模具产品、压铸件的完整产业链集中于直径3公里范围的产业园内,强化上下游产业链快速响应支持,实现了压铸产业制造过程中的全部工序均可就地完成,形成了分工合理、配套齐全、协作紧密的高档模具产业链条。据了解,目前该园区产业集中度达96.5%,企业园内54家企业中,已有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园区被入选为省经信厅公示第一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产业园(创建)。

目前部分老工业园存在现有工业用地布局散乱、利用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政府通过低效用地整治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效益。优秀案例:北仑老工业园区渡头董工业园区原存在“租客”低小散,土地“脏乱差”的问题。园区管理者首先通过从外部环境入手进行整治,包括绿化、管网、导视系统、违章建筑、路面修复、新增停车场、运动场等,逐步完善配套设施。然后通过对现有资源盘活,苦练内功,实现园区新发展。具体措施有:多方联合协同治理,整改异地经营企业,清理“僵尸企业”;鼓励引导同类企业“手拉手”,唤醒闲置厂房;对亩产低的仓储企业,通过招商,迎来“第二春”;对发展差的企业,鼓励兼并重组,打造高产田;引入多家第三方服务机构指导企业规范化运作等。

3.2.2创新园区生态,构建数字协同创新机制

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以数字化推动传统园区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营商环境及招商能力,与数字经济平台企业、产业园运营商和生态合作伙伴一起紧密协作,形成以平台服务平台、以平台招商平台、以平台治理平台的新型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新生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规范健康发展。创新生态往往需要汇聚“政产学研金服创”等创新要素,让创新创业企业能够在园内解决上下游产业链和缺乏资金及场地等痛点,得以快速成长甚至开拓新的市场。汇聚相关产业资源,打造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在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的同时帮助园内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宁波北仑产业园一方面通过重点招引头部企业,围绕其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为园内初创企业提供上游订单和交流平台,打造园内共生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也不断提升自身科技服务能力,通过苗圃产业--科技孵化--专业加速器--产业集聚区等发展模式针对性孵化培育创新企业。一方面为创新创业者搭建投融资对接通道,一方面也挖掘和吸引一批有潜力的项目和科技人才落户园区,帮助创新源和市场对接。

3.2.3完善服务配套,提升园区全方位服务

小微企业园区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为产业提供物理空间,产业园区管理模式重构,建立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的精准度、高效度、灵活度,实现产业延伸与园区可持续发展。园区数字化对于争夺高精尖产业发展要素,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打造园区独特品牌有重要作用。

小微企业园区通过体系化的园区配套和服务的打造,创造产业发展的最优环境,一个成熟的园区需要构建一个能满足产业研发、办公、管理等产业功能以及居住、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功能的复合型生态空间。同时,产业园区的服务体系核心应以服务对象也就是园区企业的自身需求出发,力争提供包括人才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服务、技术服务、产品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创新服务,以及需要更加注重产业园内的餐饮、物业、商务服务、医疗教育等产业配套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浪潮的兴起,综合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结构,整合现有资源、扩大服务领域、研发服务产品。加快完善智慧园区建设,积极搭建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加强行业大数据分析应用。

3.2.4争取政策支持,促进园区发展

政府要保证政策连贯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产业政策连贯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政策执行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使得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更稳定、更可预测。企业可以根据连贯的政策进行长期规划和投资,有利于吸引企业投资。园区需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促进园区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孵化企业方面,政府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扶持产业园区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租金减免、绩效奖励、人才举荐、品牌扶持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引导各种组织机构进入园区,有效对接园区服务项目,助推业务发展。

3.2.5规范运营主体,推进平台化综合集成服务

鉴于小微企业园内企业的规模微小以及管理灵活性,其内部功能可能存在短板,因此,园区运营服务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在建设阶段,主体应设立或引入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运营团队,他们需具备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同时具备整合社会多元化服务资源的能力。实施全面的物业服务,要求入驻企业支付特定的物业维护基金和保修金,这部分资金的收取、管理和使用则遵循住宅区的模式,由城市住建部门负责监管。大力推动园区公共服务中心的构建,旨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政务代理、政策咨询、项目展示、人才引介、财务管理、融资担保、品质检测等多元化的集成服务。对于有条件的小微企业园,鼓励其打造集创新与服务于一体的复合体。例如,在行政服务上,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支持,包括简化产业准入、工商注册等流程,有效协助小微企业克服发展中的设施不足、技术难题以及政策理解不足等问题,从而推动它们规范化升级,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服务如图1所示。针对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通过提供厂房分期、设备租赁、票据贴现和仓单抵押等金融服务,显著降低了创业的准入门槛,解决了融资难和成本高的困境,有力地促进了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图1    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赋能被认为是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用数字技术赋能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未来,政府对产业园区开发的重心将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功能完善、绿色发展方向转变,同时对开发数量进行适度控制,鼓励不同地区产业园区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推进产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先进智能体系。

参考文献

[1]朱丽红.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20):151-153.

[2]翁士增.数字技术赋能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未来与发展,2023,47(04):73-78.

[3]郭琦,张国良.数字技术赋能小微企业科技与管理创新实现路径研究[J].江苏商论,2023,(02):113-115+119.

[4]数字赋能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J].前进论坛,2022,(0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