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应用分析

张家欣

13010219811029117

摘要: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环境工程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人们对环境影响评价也有所关注。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都留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并且时代的进步,也暴露出了更多的时代性问题,所以,为了能够保障新时期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得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应用

引言

随着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也伴随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工程中许多技术的应用均有助于改善环境,特别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和发展。

1 环境工程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制度.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问题的多样化,为了准确评价环境问题,环境评价的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利用科学的手段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的相关内容,重点是资源利用。建设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环境工程技术与管理以及法律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在城市发展层面,水污染与固体废物属于城市污染的关键地方,有必要了解处理步骤里污水的种类。对于污水,应将处理原则与集中位置相结合,通过实现管理和分散管理制定等级要求。

2 环保工程发展中环境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环保工程建设意识偏低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级政府大都把发展区域经济作为工作重点,而在开展环保工程建设中的投入却少之又少,从而导致重污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日益严重。此外,一些小型私营企业由于缺乏正确的环保意识,完全不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整个生产经营的目标也是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阻碍了环保工程的长远发展。

2.2 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

由于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属于市场行为范畴,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过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导致市场出现恶性竞争。为了通过减少环境影响评价的资源投入,降低实际成本来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恶性竞争不仅对环境影响评价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监控,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这一问题缺乏重视程度,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目前,我国缺乏全面管理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监管机制,导致缺乏制定评价指标的有效依据。由于缺乏相关行业规范,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通过降低收费标准引发恶性竞争。此外,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市场准入资质混乱,相关机构评价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

2.3 缺乏专业的环境工程设计人才

中国的环境治理公司与一些较先进的国家相比,起步还相对较晚。专业工业工程师的稀少是导致环境工程设计水平和科学性低下的主要问题。相关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必须不断提高,设计师间需要发挥自己的独特性与协同性,共同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3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效果的建议

3.1 设立公众参与制

新时期下,相关部门应打破以往环评工作的局限,鼓励公众参与到环评中,以多角度地保证项目在实施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污染的情况缓解。相关部门需以长远的眼光而设公众参与的制度,寻求公众的帮助,在环评的检测和对工作的预测及后续的评价等诸多方面做到切实有效的补充,使环境影响评价突显出全面性并与实际的社会需求相契合,更是对以往工作缺陷的补足,不再脱离实际,使公众参与制度在实践中逐渐得到行之有效的健全。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凭最为全面的评价内容,为后续的工作做出相应的引导,使环评工作高质高效。

3.2 引进大数据评估技术

相关部门应扩充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内容,结合环境影响因素的预测和评价,重视资源的分配程度,同时将这些内容集中于评价系统,从而设计出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有效地展示环境影响评价在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低碳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此外,还需要更加注意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如生态标准、影响强度、环境敏感地区、环境现状、污染物控制能力、环境影响评估等。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实现信息数据实时共享,根据数据有效整合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和其他环境保护制度,并开展深层次的研究。网络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应用将使评价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3.3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工作力度

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法律制度,建立一定的导则体系,能够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工作过程提供更加鲜明的导向和更加全面的保障,它不仅能够加速其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向更加科学、健康、高效、全面的方向发展。为了能够加强工作力度,其导则体系的完善要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技术导则及专题环境影响评价就似乎导则三方面来逐一全面予以完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当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大环境,并指出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按照我国国情的基本方向,来综合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工作细则,加大工作力度。此外,加强环境影响报告审议后的监测工作也是其加大工作力度的重要方式,在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报告书编撰完成后,要对其项目的实际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测,通过系统全面的监测来判定相关的建设是否符合当下我国的环境标准,若是不满足我国的环境标准,要对其进行改正措施及系列的管理手段。同时也可以将预测结果与监测结果相互对比观察,以此来发现目前存在的不足或是优势,进而提升对其类似项目的环境预测的准确率。

结语

从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角度看,环境工程技术、生物技术逐渐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环境工程治理当中。生物技术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污水和污水中所含的独特臭气。通过DGGE技术的帮助,我们可以分析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特性,结构类型,以及生理活性。在结合不同种类污水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参数,选择合理的生物技术,最终确保微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和数量。

参考文献

[1]肖强,王海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行法制度设计评析[J].法学杂志,2019,36(12):60-70.

[2]徐伟.公众参与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影响[J].生态经济,2019(1):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