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管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学校德育管理浅析

汪浪平

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白岩书院小学  

校园文化是由教师、学生以及社会评价共同构成的一种意识理念,说到底,也是由管理、运行、展显传递的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属于管理层面,因为一个善于管理学生,并托德育管理作为培育学生本真教育的学校,其代表性各延革的渊源都是可以被推界和传播的。

为破解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促进县城教育均衡发展,在实施城镇教育布局调整中,有着1815年开始文化延承的校园,成为了现在的龙山县白岩书院小学,新推出的校长、县城分流的老师、招考的教师、顶岗实习的“青年教师”都进入了这所学校,现有前所未动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又添上杜郎口“三·三五”教学改革,掀起了“双减”改革落地后的新一轮教育竞争,促进了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弯道超车,我们既要按套路出牌,又要在螺旋进步中提升,也算得上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

一、德育管理的思考

德育是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指导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德育工作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改造,忽视小学生的主体性和德育的实践,这样使德育工作是很难实现。我们学校四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了学生德育工作顶层设计,先后制定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处罚规定》《师德标兵评选方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德育整体推进建设方案》。把“好习惯成就你的一生”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以“讲诚信、知感恩、养习惯”为德育主题。“我们的德育理念面对的既是广大师生,也是广大家长,希望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能够率先垂范,然后 指导和引领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去成就他们的小学六年年乃至一生的成功。这是我们担负的教育责任,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不懂得博学志、厚德笃行的话,我们就是有负全县人民的重托。”

二、德育管理的探索

围绕德育理念,以养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健体习惯、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好习惯来细化德育主题,抓准培育方向,构成德育内容,推进德育整体工程建设。内容上,学校对学生们做出了上课专心听讲,学会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认真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勤奋刻苦,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公益性劳动;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等创造性实践劳动;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生活有规律,讲究个人卫生,节俭不攀比,经常与父母交流,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仪表端正,穿戴整洁、朴素大方等综合素质要求。同时,也要求老师们也要严守师德底线,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完成各级培训任务,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在学生中积极发挥教师引领示范作用。

社会的正能量教育和实践教育,就是赋予学生们一双能够发现生活美的眼睛的最好办法,这是课本教育不易达到的效果。因此,学校十分注重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德育网络体系的搭建。开展的“走进工厂、走进社区、走进军营、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引导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从而更全面的认识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同时,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条回廊、每一颗树木、每一支花草都能说话,都能育人。到现在,你只要走进白岩书院小学的校园,你都能发现学校的每一块地、每一潭水、每一条路、每一座桥、每一幢楼房、每一块班牌、每一尊雕塑……都被加以专门设计,都能起到激人奋进、催人勤学的功效。

组建了学校德育处,指导全体班主任具体开展德育工作,每班的班牌上要体现班主任的班级德育管理理念,发挥好学校课堂教育这条德育渗透主渠道的作用,其余处室部门各有相关的德育任务和协调配合职责,最终实现校内多部门合作,整体推进德育工作的目标,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 “教、导、管”的德育队伍。学校还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加以强化课堂教育的效果。如每年一次的艺体节、科技节、社团节,每学期精心组织的跑操、艺体大课间、德育主题班会大赛,定期准备的防空防灾急救演练,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生动形象的学校禁毒宣传室参观教育等等,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到艺术、文化、民族、亲情、友情、健康等多方面的知识,接触到爱国家、爱民族、爱家乡、爱亲人、爱学校、爱同学、爱科学、爱锻炼、爱美好生活等正能量,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美好的情操。

三、德育管理的答卷

德育建设要有成效,科学的德育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负责人提到一个观点“不能对老师们的德育工作和学生们的道德表现给出一个客观合理科学的评价,这是对师生们极大地不负责。我们组织领导机构就无从谈‘德’了。”因此,学校在推进德育整体建设工程时,也积极研究完善学校的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围绕德育内容当中的六个“习惯”,制定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以此手册给班级、班主任、学生的德育开展情况打分,开展“学校评老师、老师评学生、学生评老师、家长评学校”的评价活动,注重师生道德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把学校自身和社会对德育工作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德育工作的最终总结。

教育应适合所有小学生的需要,所以德育教育应该体现一个公平、合理的原则,同时,平等友好的德育教育气氛可以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互动互补作用。德育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相互结合,形成整体,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是已经成为三者的一种共识。因此德育教育要反映“大德育”的思想,让学校的德育教育、社区德育教育、家庭德育教育相密切,彼此互补促进,达成德育内容的一致性,德育方法一致性,在实践德育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防止双重人格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