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护理结合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下的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激励式护理结合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下的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刘越崔洁2

1.济南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250000山东省济南市   2.济南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 250000山东省济南市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老年患者经联合护理重要性。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常规护理25例对照组、联合护理25例观察组开展研究工作,均属于冠心病,两组护理质量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老年患者经联合护理(慢性疾病轨迹+激励式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老年;联合护理;慢性疾病轨迹;激励式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血管阻塞,最终产生心肌缺氧缺血,此类疾病被临床称之为冠心病。目前,临床通过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调整、药物干预来治疗此类患者,从而稳定病情。可长期用药或者是生活习惯调节等,使得部分患者内心出现各种异样情绪,最终产生治疗抵触行为,降低最终效果[1]。开展激励式护理可缓解内心负性情绪,使其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均显著提高。此外,配合慢性疾病轨迹可按照疾病轨迹分期变化情况,让患者感受到具有针对性以及全面性护理服务。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比冠心病老年患者接收不同护理方式后效果差异,随机数表法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5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表法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常规护理25例对照组、联合护理25例观察组开展研究工作。对照组年龄区间分布/均数值62岁~82岁(70.70±8.80)岁;病程区间分布/均数值0.6~11年/(3.43±0.56)年。观察组年龄区间分布/均数值61岁~80岁(70.18±9.32)岁;病程区间分布/均数值0.4~12年/(3.16±0.62)年。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精神状态良好;(2)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3)非急性心肌梗死;(4)自愿在《知情书》指定位置签名。

排除标准:(1)无法自理;(2)沟通功能异常;(3)存在严重精神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并监督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同时做好疾病有关基础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对于存在负性情绪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观察组(联合护理):(1)慢性疾病轨迹。在进行护理前由专科医生、护士以及工作人员构成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最终与冠心病有关护理计划。此外,评估患者实际心理情况,随后开展单独心理疏导工作,增强患者日常病情诊断以及检查工作。在进行健康宣教过程中,借助图文并茂形式加深患者印象,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同时掌握患者基本资料,随后对护理方案作出实施调整。若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则叮嘱相关注意事项并告知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则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引领完成康复锻炼,纠正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其中需要注意,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所以还需给予饮食以及生活方面照护,强化24小时看护力度。若患者处于居家或者稳定阶段,则继续实施延续性护理,告知定期复查,每2周或者是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以及家庭随访。(2)激励式护理。将治疗成功案例告知患者,提高依从性和信心。同时,强化患者对护理措施以及治疗开展重要性认知程度,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疑问及时解答,纠正错误认知,打消患者内心顾虑。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存在不良情绪患者,同时带领完成接受式音乐疗法以及深呼吸训练。告知家属多陪伴患者左右,激励患者,也可定期组织参与各项团体活动,分享自护经验以及病症心得。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对比:护理后病情彻底康复,显效;护理后病情稳定,有效;不满足上述标准,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和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20(80.00)

4(16.00)

1(4.00)

24(96.00)

对照组

25

8(32.00)

5(20.00)

12(48.00)

13(52.00)

x2

12.578

P

0.000

3 讨论

在老年群体中极易出现冠心病,再加上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等因素影响,使得老年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率更高。所以,必须开展早期有效治疗和护理方案[2]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以及激励式护理,其整体护理效果为96%,而常规护理对照组仅为52%。由此说明,通过开展联合护理方式能够确保患者内心各种抑郁情绪消失,让患者获取精神方面支持与鼓励。同时,还可创建良好护患关系。在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护理过程当中,首先创建多学科学协作团队,让患者得到系统且全面护理服务。通过多名护理工作人员以及医疗人员诊断观察,对护理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以此符合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3]

在给予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基础之上配合激励护理方式,可促使冠心病老年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显著提高,具有广泛推行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茵萌.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干预加激励式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81-84.

[2]朱心怡,彭国琴,蒋娟妹. 激励式护理结合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下的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22,34(2):244-246.

[3]丁艳丽,种忆雯,刘艳萍,等. 激励式心理及跨理论模型在老年冠心病行PCI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4):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