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论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吴晓峰

江西省婺源县紫阳中学  333200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分析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倡导化学生活化教学。因此,教师要基于这一现实背景,依托课堂导入环节、新知讲解环节和课堂练习环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化学课堂。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详细探讨了高中化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措施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这些理论知识,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究,仅供参考。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化学课堂教学要基于不同的角度,全面强化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角,让学生有效了解化学知识学习的精髓和重要意义,才不会拘泥于现实情况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要通过化学与生活的连贯性应用,达到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目的。所以,教师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实际上是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会减少课堂教学的乏味性和枯燥性,让学生在全面探究和学习中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实践中有效的形式,将化学知识发扬光大、运用实际。借此,提升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的信心。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化学实验等生动的教学环节,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针对学生兴趣设置一些生活情境,增加趣味性,学生会主动参与其中。比如制作天然芳香剂、检验食用油质量等实验,学生需要按步骤操作,同时还可以发挥想象力调制自己的“秘方”。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科技小制作竞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

1.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习化学与将来解决实际问题都大有裨益。比如教授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让学生研究食品保存期限的影响因素,提出延长保鲜期的对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化学知识,还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将对其一生都大有帮助,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学习化学意义重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生活情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奇思妙想。这种寓教于乐、深度融入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提高教学效果,让枯燥的化学知识栩栩如生,学生也会从中感受到快乐与成就。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学生理解能力较弱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提出某个化学问题时,很多时候仅有部分学生举手回答,甚至无人回答,一方面由于提出的问题难度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以至于无法及时回答问题。因此,这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节奏,降低教学效果。

1.2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本身是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动手操作完成相关实践、验证理论知识的过程。实验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会指明化学课堂学习的基本方向,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与课堂教学精髓的探究中更好的认知化学,保证课堂教学相关学习内容的完整性。但是,实际上目前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师忽视实验过程,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欠缺。相关知识讲解缺乏,缺乏实践性也阻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整体发展。

1.3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化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已经形成固定的教学习惯,更多时候会不自主地“主导”课堂,学生成为跟听、跟学、跟记的人,这就说明教师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真正能够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多,渐渐地会促使形成惰性思考,这会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影响课堂学习。

三、高中化学课堂实行生活化情境的策略探析

3.1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多媒体的发展速度之快每一个人都可以真切的感受的到,随着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普及为教学革新提供了不错的契机。多媒体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来增强学生观感和体验感。一些化学反应或者现象不适合在课堂中演示,也不适合学生做实验,对于这类化学反应,教师可以借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视频、课件、Flash动画、白板等等丰富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讲授海水制盐这一内容时,化学教师可以借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比如海水制盐的现场纪录片、图片,或是用Flash动画设计一个模拟海水制成盐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普遍性。
    3.2开展实践活动,拓宽教学空间

化学学科与日常生活各种现象紧密相连。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活动,不断扩展教学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现实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让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分析,不断加强理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重视练习,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的习题设置,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还有利于带领学生走上探求真理的道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利用生活素材,创设知识分析情境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偏理论性,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最常用的记忆方式就是死记硬背,但这样的记忆方式不利于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教师应当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素材,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事物。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兼顾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是否朝着正确的认知方向进行,引导进行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例如,在学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时,教师就可以将六大有机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的对应食物进行列举,使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对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在对有机化合物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今天吃的午饭中,有哪些食物是有机化合物?”然后学生会根据自己掌握的蛋白质与维生素是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行回答,将说出含有这两个物质的食物名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结合生活背景的方式,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知识,进而提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当前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创新,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望.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24):233-235.
[2]张蕾.教学生活化视阈下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D].聊城大学,2022.DOI:10.27214/d.cnki.glcsu.2022.000309.

[3]兰小霞.创设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3):159-160+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