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李守祥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西北矿业分公司金水湾项目部  816000

摘要: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对矿山开发的规模和数量也与日俱增,受到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对人们日常生活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需充分研究矿山地质条件,并结合矿山矿业活动的强度规模,进行全面的梳理,摸清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有效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保障矿业活动及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提升治理区的综合抗灾能力,全面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从而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后续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引言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对于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起到关键作用,在进行实际工程建设前,做好水文地质的评估工作,能够帮助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人员了解施工环境的水理性质,且能够为后续地下水的勘察处理工作提供准确度的参考依据。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行业要求,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加大预防处理力度,有效保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为矿山地质环境勘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保障。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1.1土地破坏

矿山开采带来的土地破坏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大面积土地开挖和覆盖层去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地肥力降低,农业和生计受到巨大损害。此外,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也给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带来威胁。而土地恢复是一个漫长过程,通常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有状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矿山开采对土地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可逆损害。因此,在复杂地质环境中,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地下水流动,预测可能的水污染扩散情况,有助于更精确评估潜在风险。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团队能够更好应对挑战,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提供可靠支持。

1.2水质污染

矿山活动造成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是严重的环境挑战。矿山通常需要大量水进行开采,但排放的废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酸性物质等污染物质可能对周围水体造成危害,不仅危及水生生物生存,而且可能危害人类健康。水污染还会破坏当地水生态系统,对饮用水供应和农业产出构成威胁,增加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

1.3生态系统破坏

矿山开采活动往往导致森林、湿地、草原和水体等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破坏是不可忽视的。土地破坏和植被清除会削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生存条件,甚至濒临灭绝。这种破坏影响了生态平衡,降低了生态多样性,损害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2.1完善勘察制度

在矿山地质环境优化的过程中,应不断健全勘察制度,使得所有勘察人员的工作都有章可循,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勘察流程和勘察技术应用的规范,严格把控勘察技术。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勘察工作的特点制定严格的勘察工作计划,明确所需要的勘察设备类型,采用何种勘察技术,并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矿山地质环境勘察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另外,工作人员在勘察现场,应加强对勘察操作的管理,围绕人力资源、设备以及物资材料配备等,保障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后期地基的设计工作以及施工,提供更全面的数据资料。

2.2加大地下水埋藏状况的调查力度

在矿山地质勘查中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地下水埋藏情况的了解。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规范制度,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设计水文地质调查指标,充分了解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和地下水的类型等信息。此外,在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通过抽水压水实验对岩土层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地下水位升降等水文地质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解决措施,有效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带来的危害。

2.3加强部门合作,注重环境修复

为协调各部门利益,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监管,政府部门应组织合作,对矿山开采综合治理。建立灾害防治部门,减少开采过程中的灾害发生概率。同时,对开采区域周边的环境进行有效治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增强工作实施效果。此外,加强对矿山周围环境的治理和监测,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周边环境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污染超标状况,应及时调整工作,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现阶段,我国矿山周边环境修复工作依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修复工作中,工作人员应积极勘查周边的地质情况,通过对周边环境情况的全面掌握,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常情况下,在环境治理工作中,需要适当开展灌溉、施肥以及土壤改良和平整工作,扩大树木栽种面积。对于废弃矿区,如果该地的地形较为复杂且地表坡度较大,应及时进行固土处理,栽种根系发达且存活率高的植物,以此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当地情况选择植物,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治理效果。

2.4不断优化相关技术

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以适应不同地质环境和项目要求,能够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效率。矿山地质环境管理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是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因此,保持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至关重要。因此,重视涉及新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数据分析技巧和环境法规更新等内容,确保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人员具备应对不断变化的勘察需求能力。

2.5加强监测与评估

长期监测还有助于积累数据和经验,提供对治理工作可持续性进行深入评估的机会。一般来说,治理项目可能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实现地质环境恢复。长期监测治理工作也有助于建立信任与透明度。社会和利益相关方可以更好了解治理进展,确保项目在合规和可持续性方面得到充分监督。但是,在矿山地质环境管理过程中,地下水质是一个重要的监测对象。监测机制可以包括安装井点、定期采集地下水样本、分析水质变化。如果发现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升高,监测机制将及时发出警报,采取地下水净化或控制污染源等措施。对于大规模恢复项目,监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非常重要,如果发现生态系统异常变化,监测机制可以触发生态学调查和保护措施。因此,加强持续的监测和评估为持续改进和优化治理策略提供了基础。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中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收集数据、治理规划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确保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长期监测与评估机制能够追踪地质环境变化和恢复效果,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不良趋势,能够全面了解矿山地质环境特点,识别潜在环境风险,制定合适的保护和修复措施。同时,在矿山地质环境管理过程中,了解最新技术和方法,能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并且根据监测应对地质环境变化,从而实现矿山开采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孙西安.瑞昌市上坂石灰石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J].现代盐化工,2022,49(06):95-97.

[2]周聪,张冲,赵天尧,等.迁安市钰善露天白云石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21):169-171.

[3]孙建强,何胜强,张晓亮,等.烟台市牟平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生态修复治理措施[J].山东国土资源,2022,38(10):48-52.

[4]杜玉龙,方维萱,柳玉龙.东川铜矿因民矿区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4):404-408.

[5]李成习,龚甲桂,高文凯,等.露天矿转地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及治理方法研究:以仓上金矿为例[J].中国矿业,2022,31(05):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