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秦婷   徐娅   冉凯通讯作者

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   重庆 409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股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中,执行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遴选60例医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研究时间为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以入院住院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行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术后疼痛程度、住院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出院时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大(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相关指标如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优于对照组,且出院时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股骨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能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正面作用,值得推行。

关键词:股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快速康复护理

股骨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多发性骨折,也是老年人高发的严重创伤,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增加,患病人数正在不断上升[1]。手术治疗股骨骨折较为有效,但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也会增加患者痛苦,影响身体康复。因此,对股骨骨折患者行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经实践及相关研究证实,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是遵循全程管理理念的模式,能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针对性护理服务,减少甚至规避容易引发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最终达到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作用[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60例股骨骨折患者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接收的股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遴选60例作为分析对象,研究时间为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统计所有患者的入院住院号,前30例纳入对照组,后30例纳入观察组。纳入方法:确诊为股骨骨折,但血管神经未有损失者;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24h;知情研究,且家属同意参与;耐受手术,满足治疗指征者。排除标准:其他骨折类型者;凝血功能异常障碍者;心肝肾等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者;精神异常,或存在表达沟通障碍者;中途退出,或配合度较低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不大(P>0.05),可分析。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均接受手术治疗,知晓手术治疗事项,实施同一麻醉方案。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1)骨折护理常规:术后去枕平卧保持6h,暂停饮食摄入。6h后,过渡为普食。膝下置放垫枕,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2)病情观察:监测心率、呼吸、血氧等生命体征,观察创面情况,及时处理渗血渗液,保持敷料干燥和伤口卫生。(3)感染预防:给予预防感染消肿,对症治疗。观察伤口有红肿及渗出,定期换药。预防肺部感染,定时拍背,鼓励咳嗽排痰;嘱其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4)遵医嘱锻炼:嘱患者进行伸腿勾脚动作,防止肌肉粘连及萎缩,有利于消肿,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做盘腿、 不坐低矮沙发,尽量术侧翻身,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观察组开展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具体为:(1)常规性护理:基于对照组常规性的康复护理措施以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调适和健康宣教。a.心理调适:股骨骨折所致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会引发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同时担忧术后康复情况,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基于此,护理人员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和情绪状态,主动交流,耐心沟通,一方面采取讲解疾病知识、分享院内治愈成功的同类病例经验等方式,给予患者正面引导,疏导负面情绪,增强抗病信心;另一方面引导患者回忆生活的美好,或者进行心情愉悦的相关体验,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正面的情绪状态,改善心理状况。此外,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叮嘱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陪伴和支持,以优化患者的情绪状态,进一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b.健康教育:除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生活指导、手术注意事项讲解和疾病知识教育等,还需围绕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护理的知识讲解,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和配合度,为后续护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及效果发挥提供保证。(2)饮食管理:术后返回病房后,观察患者情况,若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状况,且患者口渴时,适当用蘸水棉签湿润患者嘴唇;对吞咽功能良好且无其他不适者,尽量少量水摄入,约为10ml。术后4h,持续无恶心呕吐等情况后,进行少量流质饮食的摄入,术后6h根据情况逐步过渡至半流质或普通饮食,以补充患者机体营养。(3)疼痛管理: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使用NRS评估量表予以分析。对分值较高且患者不耐受者,给予硬膜外止痛泵的同时,以放松疗法、自我行为疗法等方式开展多模式镇痛,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播放音乐,指导患者合理深呼吸,或回想过往美好经历等方式,强化患者的积极心理暗示,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对疼痛的关注。(4)康复锻炼:术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关节功能,缩短康复周期。a.术后1d,指导患者开展踝泵运动,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s,随后脚尖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s,然后放松,以此循环,反复屈伸踝关节。每日5~8次,每次10组,预防深静脉血栓。b.术后2d,坚持踝泵运动的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舒张,仰卧或者坐在床上数数,下肢伸直平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大腿肌肉紧绷,可尽可能绷紧肌肉5秒后再放松,以此为一次,50~100次/h,预防肌肉萎缩。c.术后3-4d:仰卧位,自主屈髋,屈膝训练每日3次,每次3组,每组10~15个,预防关节僵硬。辅助直腿抬高训练每日3次,每次3组,每组5~10个。辅助下,借助助行器坐位到站位转移,切记患侧不负重行走。d.术后5-7d: 强化踝部运动、股4头肌肌力训练、直腿抬高训练,借助助行器,循序渐进地强化步行能力及步态,提高日常生活功能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术后疼痛程度、住院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出院时的膝关节活动度[3,4]。其中疼痛采用NRS评估量表分析,0-10分,分值越高,痛感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借助SPSS25.0处理,以t检验、卡方检验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n)

年龄(岁)

创伤后入院时间(h)

骨折原因(跌倒/交通事故/运动损失,n)

对照组

30

18/12

48.35±3.14

10.21±0.05

10/15/5

观察组

30

17/13

48.21±3.09

10.19±0.11

11/16/3

t/2

-

0.069

0.174

0.907

0.580

P

-

0.793

0.862

0.368

0.748

2.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分析

观察组术后48h及72h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分析(分,±S)

组别

例数

术后24h

术后48h

术后72h

对照组

30

6.13±1.15

5.58±0.94

4.03±0.67

观察组

30

6.09±1.04

3.61±0.54

1.16±0.22

t

-

0.141

9.953

22.291

P

-

0.888

<0.001

<0.001

2.3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排气更快,且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万元)

对照组

30

28.41±6.34

21.65±6.12

2.63±1.14

观察组

30

22.71±6.72

15.21±5.42

1.85±0.46

t

3.379

4.315

3.475

P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更少,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感染

深静脉血栓

压疮

关节僵硬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3(10.00)

0(0.00)

1(3.33)

2(6.67)

6(20.00)

观察组

30

1(3.33)

0(0.00)

0(0.00)

0(0.00)

1(3.33)

2

-

-

-

-

-

4.043

P

-

-

-

-

-

0.044

2.5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对比

观察组出院时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对比(±S)

组别

例数

膝关节活动度(°)

对照组

30

62.66±10.21

观察组

30

99.73±18.43

t

9.637

P

<0.001

3 讨论

股骨骨折的死亡率和病残率较高,损伤部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也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不便,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精神负担[5]。在此情况下,股骨骨折的治疗和预后变得尤为重要。临床中,治疗股骨骨折以尽早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并尽量预防并发症为主。实践显示,股骨骨折实施保守治疗,长期卧床休息使肢体活动受限,血液循环能力降低,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更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延长患者康复周期[6]。因此,手术成为治疗股骨骨折较为直接、有效和完善的策略,尤其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的治疗方案,更受医护人员和患者青睐。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股骨骨折虽然有效,但手术的侵入性操作和麻醉流程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负担,加上术后一定时间内的卧床休息,如果不加以合理的护理干预,也容易使患者出现并发症,影响预后[7]

胡静[8]的研究指出,股骨骨折术后运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不同时期的患者进行不同的训练和护理服务,能有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但常规护理的使用,内容单薄、方式单一,在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方面的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求理想且有效的护理模式,成为股骨骨折治疗的重点内容。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护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以患者为中心,从护理、手术、麻醉、营养等多个方面入手,可实现治疗路径的优化,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如今,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中,能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术后康复速度[9]。同时在迟巧琳[10]的报道中提到,与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更加强调全程管理理念,通过术前预防、术中优化、术后干预,能更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身体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与对照组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患者出院的膝关节活动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通过术前的健康宣教、心理调适,术后的饮食、疼痛管理,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对肢体进行的功能锻炼,能切实解决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慢、质量差和并发症多等问题,在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同时,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有益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改善,值得临床借鉴推行。

参考文献:

[1] 王文贤,白雪. 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股骨骨折术后对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探讨[J]. 新疆中医药,2022,40(1):53-55.

[2] 丁晓亭. 快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2):354.

[3] 陈超.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23,47(17):2135-2137.

[4] 邹慧茹,方梓青,卢润华.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Harris评分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3):178-179.

[5] 林新花,彭海艺,张小梅.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配合心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SAS、SDS评分与术后康复指标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8):145-146.

[6] 白春霞. 快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4):133-135.

[7] 童瑞燕.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4):90-93.

[8] 胡静. 快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9):50-51.

[9] 李慧,岳忠娟,王丽燕,等. 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4):693-695.

[10] 迟巧琳. 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2,7(50):4-6.

黔江区科技计划项目:针对性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黔科计20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