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糖尿病,不做“小糖人”

/ 2

了解糖尿病,不做“小糖人”

何玉娇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镇中心卫生院

糖尿病,这个看似遥远的名词,其实离我们并不远,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小糖人”。了解糖尿病,掌握防治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的功课,只有真正了解了糖尿病,我们才能远离它的困扰,拥有健康的生活。

1.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1.1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出现胰岛素抵抗为特点的慢性系统性代谢疾病,表现为高血糖,并伴随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等代谢异常。慢性高糖血症会导致肾、眼、血管、心脏、神经等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同时也会引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临床症状,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1.2糖尿病的类型

(1)1型糖尿病:这一类型的糖尿病较为少见,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约不到1%,其原因在于胰岛β细胞受损,造成了胰岛素的完全缺失或完全缺失。1型糖尿病发病迅速,临床表现出显著的临床表现,对胰岛素的依赖性很强。

(2)2型糖尿病:在中国,该病发病率超过95%,主要由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减少导致,可同时存在。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临床症状较轻或缺如,一般可以不用胰岛素治疗,但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使用胰岛素。

(3)特殊类型糖尿病:这类糖尿病相对比较少见,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的胰岛功能缺陷,胰岛素作用的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的疾病,其它内分泌疾病的发生,也可能是药物和化学物质的作用。有一部分的特殊糖尿病,可以从根本上根治。

(4)妊娠糖尿病:这是指在怀孕前没有糖尿病,而在怀孕期间由于激素变化导致血糖升高的现象,大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如果是怀孕前就已经有糖尿病,则属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范畴。

1.3糖尿病的常见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1/4~1/2的糖尿病病人具有家族性,其中60多种遗传综合症与糖尿病相关。1型糖尿病的致病机制涉及多种 DNA序列,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 DQ区域多态性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胰岛素受体、葡萄糖激酶和线粒体等基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2)环境因素:过度饮食和运动不足引起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个体最重要的致病原因。1型糖尿病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的疾病,当受到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病毒等病毒的感染时,会引起机体的自身免疫应答,从而损伤胰岛素β细胞。

(3)生活方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1.4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1)多尿:当高血糖时,从肾中释放出许多葡萄糖,造成渗透性利尿,造成多尿。

(2)多饮:多尿导致机体水分丢失过多,患者常常会出现口渴、多饮的症状。

(3)多食:由于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不足,以及身体对能源的需求增多,所以糖尿病人经常会觉得饿,胃口也会变得更大,从而导致多食。

(4)体重减少:尽管糖尿病患者食欲增加,但由于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机体不得不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减少。

2.糖尿病的诊断与监测

2.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空腹状态下(至少8小时未进食)血糖≥7.0mmol/L(126mg/dl)。作为目前最常见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主要体现胰岛的胰岛β细胞的活性,也就是基本胰岛素的分泌水平。

(2)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11.1mmol/L(200mg/dl),随机血糖≥11.1mmol/L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3)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OGTT在血糖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采用的一种进一步确诊的试验。

(4)HbA1c(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HbA1c是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和血液中的糖类相结合反应出来的,它可以反应出人体内2-3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是衡量糖尿病是否控制的重要指标。

2.2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1)血糖监测能够让医护人员和患者掌握血糖波动的情况,这是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2)有效的血糖监测可以帮助预防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避免由于血糖过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3)长期的血糖监测有助于改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从而阻碍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2.3血糖监测的方法

(1)自我血糖监测(SMBG):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患者可以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在家中进行自我监测。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及时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

(2)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监测方法,通过植入皮下的传感器连续监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CGM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

(3)HbA1c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较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好坏的良好指标。每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

(4)其他监测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糖化血清蛋白(GA)等监测方法,也能够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

2.4定期体检与筛查的建议

(1)健康人群:对于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健康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以了解自身血糖水平。

(2)高危人群: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该从更年轻的时候开始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具体检测频率可以根据医生建议和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但一般不应低于每年一次。

(3)糖尿病前期人群:对于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即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应该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医生建议,可能需要进行更频繁的血糖检测,以及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措施。

3.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3.1合理饮食

(1)控制总热量: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等因素,合理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避免能量过剩导致肥胖和血糖升高。

(2)均衡营养:保证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均衡摄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

(3)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4)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少食盐、饱和脂肪和添加糖的摄入,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和血糖的风险。

3.2适量运动

(1)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2)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基础代谢率。

(3)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预防跌倒等意外伤害。

(4)运动时间和频率: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达到全面锻炼的效果。

3.3戒烟限酒

(1)戒烟:吸烟有害健康,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应尽早戒烟,远离烟草危害。

(2)限酒: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胰腺等器官功能,影响血糖稳定。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两个标准饮品(如啤酒500ml、红酒150ml、白酒50ml),女性每天不超过一个标准饮品。

3.4保持良好心态

(1)减轻压力: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内分泌平衡和血糖稳定。

(3)社交互动: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和交流。良好的社交关系有助于增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小贴士:

想要远离“小糖人”的称号吗?那就从日常生活做起吧!合理饮食,控制糖分摄入;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记住,了解糖尿病,做好自我管理,健康就会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