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的消防安全风险与灭火救援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新能源产业的消防安全风险与灭火救援对策

张金全

湖北省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随县大队    430074

摘要:新能源产业作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力量,其安全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新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新能源设施的火灾风险问题也逐渐显现,尤其是在电池存储、太阳能发电等领域,这些新型设施由于其独特的材料和技术特性,使得传统的火灾防控策略难以完全适应。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新能源产业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对策,以期为新能源产业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火灾风险;风险评估;应急响应

0 引言

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多种形式,其发展不仅对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承载了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新能源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火灾风险问题日益凸显,火灾发生后的应急救援难度较大,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因此,对新能源产业消防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建立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对策,对于保障新能源产业安全稳定运行,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新能源产业消防安全风险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电动车及光伏发电站等广泛应用,对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新能源行业的消防安全问题仍显突出,对整体安全水平构成挑战。

1.1 多元化的灾害诱因

在新能源行业发展过程中,尽管其产品和技术展现出多样化变革,但能量的生成至消耗的流程基本保持不变。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紧密相连,导致火灾的可能性因而变得复杂多元。一旦在任一环节发生火灾,都可能引致严重的后果。以产能阶段为例,虽然光伏板等金属材质及单晶硅等无机物质的燃烧风险相对较低,然而封装材料、接线盒、导电胶等连接组件却属于易燃物质。一旦出现短路等故障,极易触发火源。由于短路等异常情况的发生往往难以预见,因此,新能源领域的火灾风险具有较高的不可预测性。

1.2 热量失控快速

储能系统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起桥梁作用,其中储能电池作为核心组件,能有效地实现电能储存。然而,由于反复充放电操作,储能电池退化速率会显著增加,同时热失控倾向也会不断加剧。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作为常见的储能锂电池类型,以其优越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著称。然而,其性能易受材料属性、环境条件和制造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温度异常升高,甚至发生热失控现象。据研究报告显示,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阈值通常超过500℃,而三元锂电池往往低于300℃。此外,由于有机电解质在充放电过程中难以更换,一旦电池发生燃烧,由于其内部处于高能状态,可能触发极为严重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1.3 环节复杂

无论是新能源产业局部还是全局,对于产能、储能及能源消耗环节的依赖度极高,因此消防安全呈现出显著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涵盖了储能电池、电气架构等多个层面。在此背景下,任一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对其他环节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灾难性后果。据统计,2011年至2023年间,全球共发生约39起储能电站火灾爆炸事件,其中28起可追溯到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内在缺陷,而26起事故发生在充电期间或充电结束后。这些火灾的成因错综复杂,涉及多环节相互作用。此外,火灾扑救工作极具挑战性,主要表现为设备在带电状态下操作、长时间高温环境导致电池堆支架稳定性下降,以及无法执行先控制后消灭的消防策略等问题。

2 新能源产业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对策

2.1 强化新能源产业消防安全综合监管

以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为核心,明确各级政府、行业监管机构及社会单位的职责。政府需利用安委会和消安委平台,联合工信、能源、住建、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和消防等多部门,对新能源产业实施全面、深入的监管。决不能对风险防控采取笼统模糊态度,必须深刻理解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力量,其发展势头势不可挡,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型、非传统的消防安全挑战。因此,需要在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分别构建新能源产业的风险隐患清单、行业监管部门的责任清单以及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主体清单。同时,建议政府将新能源产业列为重点,在安全生产专项督察和互查中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督力度,确保新领域的风险点得到有效监控和妥善管理。

2.2 强化专业能力建设

消防救援团队应持续推行“师徒制”训练策略,集结单位内的专业领导干部、专家和有潜力的一线指挥员,构建技术研习专项小组。同时,邀请新能源行业技术高手和高等院校新能源学者,以本地新能源产业的多元分支和副产品为研究对象,实施现场考察、理论积累、特性分析和指南编纂。目标是将基础理论、灾害特性与队伍任务相结合,创造出可供基层学习、模仿的调研成果和指导手册,确保各级救援人员有据可依、有材可教、有例可参。鉴于新能源产业火灾特性,如快速蔓延的火势、爆炸风险高、电气设备带电以及灭火资源需求大,队伍在提升灭火救援准备时,需重点增强漏电检测设备、绝缘装备、移动式自动炮、灭火机器人、供水系统以及大容量供水车辆的配备,并适量储备干粉等灭火剂。在实际操作中,应首先利用火场固定气体设施和灭火剂(如七氟丙烷、惰性气体、干粉、气溶胶)迅速控制火势,随后使用大量水和相应灭火剂对含锂电池的设备进行冷却,以防热失控现象的发生。

2.3 加强实战演练

新能源产业园区,以其精细的技术工艺、严格的分区规划和管理体系,相比传统工业园区,提出了更高的消防安全管理挑战。因此,实况演练在园区内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增强消防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园区的深入认知。在演练期间,消防人员需与技术人员密切协作,识别并定位潜在的风险点,避免未经评估的应急行动或擅自开启储能电池箱,以防止可能发生轰然现象。一旦新能源产业园区或其储能设备遭遇火灾,应立即加强调度响应,并要求首批到达的消防力量寻找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处置。首要任务是迅速撤离被困人员,设立安全警戒区。在侦察阶段,应强化对电气故障和漏电情况的检查。根据现场情况,科学部署高喷车、灭火救援机器人和遥控自摆炮,及时用水扑灭明火和冷却受热的储能设备。同时,精准破拆遮挡物和包装层,选择最佳的喷射角度和方法,确保灭火剂直接作用于火源,以提高灭火效率。

3 未来工作建议

(1)深化新能源产业消防研究工作。消防救援队伍需依据当地新能源产业的规划和企业状况,进行全面的新能源产业专项调研针对各类新能源企业的生产特性、工艺流程和潜在火险,应定制专门的“一企一策”应对策略和应急计划,以强化新能源火灾的防控和实战应对。(2)构建详尽的新能源企业救援预案.支队、大队及消防站需围绕“性质、风险、处理方式”主线,基于所辖区域内新能源产业类别和生产特征,依据灾情种类、位置和严重程度,合理编制新能源企业灭火救援预案。预案应涵盖风险评估、力量配置、战术策略、装备运用、药剂储备以及安全警示等关键环节,以巩固消防安全防线。(3)改进消防站建设和装备配置。针对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电站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特定场所可能发生的灾害,应精准识别风险,及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实战需求的消防站建设及装备配备指南。同时,应优化新能源产业的救援队伍结构和力量配置,科学选择适用于实战的车辆及器材装备。

3 结语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新能源行业的繁荣是经济持久增长的关键。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是确保这一行业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消除可能威胁其发展的潜在危险。因此,应当实施一系列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优化相关体制,增强消防安全监督,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以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柏成.新能源汽车火灾实战处置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J].今日消防,2023,8(12):59-61.

[2]黎子进.新能源汽车起火原因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今日消防,2023,8(11):94-96.

[3]孔飞,徐彪.新能源汽车火灾应急处置程序及对策研究[J].中国消防,2023,(S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