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回归本真 ——幼儿亲自然户外学习的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亲近自然回归本真 ——幼儿亲自然户外学习的开展

徐翌嘉 郑颖

浙江省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      3123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幼儿到大自然中实践学习十分重要。根据这一理念,幼儿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幼儿园周边环境让幼儿亲近自然,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同时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大自然是幼儿的生活宝库,是幼儿的活教材。幼儿参加亲自然户外学习活动,可开拓视野,积累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因此,教师要重视亲自然户外学习活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教师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回归自然的真性,在自然中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全面发展。亲近自然,回归本真。在大自然中观察、实践、游戏,以此开辟一条全面亲近自然、快乐成长的历程,这一历程的开展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更给孩子带来智慧与智慧生长的空间。本文从以下几点分析幼儿亲自然户外学习的重要性,供广大幼教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自然;户外学习活动;幼儿教育;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以“亲近自然回归本真”为基础的亲自然教育成为幼儿探索外部世界、积累经验、提升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的主要引导者坚持“以幼儿为主体”这一基本理念并将亲自然户外学习活动与亲自然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亲自然户外学习活动,幼儿一边感受自然的魅力,一边产生自然科学意识,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一、以幼儿为主体,营造学习氛围

1. 以幼儿为主体,搭建游戏氛围

一直以来,幼儿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引导被动展开游戏探索。虽然教师秉承“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理念设计亲自然户外学习活动,但每一名幼儿的实际情况均是不同的,所以统一的、无差别的游戏设计难免会让他们产生倦怠感。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亲自然教育的效用,同时也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探索的主动权交给他们。通过幼儿自主设计游戏范围、规则、内容,孩子们一边加强对自然的理解,一边提升自己的探索能力。

“秋天的叶子与夏天、春天的叶子有哪些不同?”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积极观察各小组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幼儿的实践能力,教师提前罗列出相应的框架。根据框架内容,各小组首先提出自己的猜想,比如有的小组认为,秋天的叶子应该比春天、夏天时候的叶子更加干燥且会变成黄色的。基于上述想法,孩子们带上画笔、塑料袋去记录、搜集公园中的落叶。凭借现场观察、现场记录,幼儿发现,秋天的叶子不仅更容易泛黄,还容易缺损。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分发了一张记录表格。幼儿不仅要记录自己的观察情况,还要分享自己的收获。凭借一系列的观察互动,孩子们初步感受到四季更迭以及自然规律。

游戏氛围的搭建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除了基本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还包含活动环境。在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教师提前扫清环境中的障碍物,确保户外探索活动是安全且有序的。

2. 引入种植任务,营造“亲自然”氛围

亲自然包含两部分的内容。其一为行为上的亲近,其二为情感上的亲近。一般来说,行为上的亲近与情感上的亲近不可分割且经常通过实践任务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种植任务作为实践的一种不仅能让幼儿深入了解自然变化规律,还能让他们在收获中获取劳动的成就感。由于幼儿的实践能力有限,所以,如何设计出符合他们成长规律,符合他们自然兴趣点的种植任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教师既要善于应用园区资源,又要以灵活的方式组织种植活动。

以种植小番茄为例,在开展种植小番茄这一任务之前,教师首先带着孩子们一起参观当地的种植基地,了解专业知识。“小番茄适合在什么条件下种植?”“小番茄种植有哪些流程?”基于一系列的介绍,孩子们初步了解了与种植小番茄相关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将幼儿带到园区内的种植区并提供小番茄的种子。根据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种植、照料小番茄直至它长成幼苗。由于小番茄的成长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教师拟定一系列的要求。其一,各小组要围绕小番茄的成长过程绘制一个观察日记。其二,各小组要围绕小番茄的成长积累种植知识,知晓小番茄的习性。通过高效的小组互动,孩子们能够感受种植活动的内涵,感受自然的魅力。

二、以园区为基础,搭建探索区域

1. 搭建探索场地,探索自然元素

场地是户外学习活动的基本元素。一般来说,开阔的户外学习活动场地让幼儿乐于、能于探索,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专业素养并结合园区资源搭建探索场地。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亲自然教育的效用,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设计探索场地。在此过程中,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教师想要搭建一块场地用来种植生菜,孩子们会思考“用什么来搭建生菜种植园?需要哪些材料?应该如何搭建?”凭借高效的师幼互动,孩子们既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更好地感受自然,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饲养小乌龟为例。为了让幼儿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师拟定了一个探索任务,即饲养小乌龟。考虑到后续的实践效果,教师并不急于公布任务的内容、要求,而是先展示与乌龟饲养有关的绘本。围绕绘本内容,孩子们发现,饲养小乌龟不仅需要食物,还要制作乌龟的“家”,即乌龟缸。接下来,教师布置了一项主题为制作乌龟缸的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幼儿将从花鸟市场购买乌龟缸,然后设计乌龟缸的外部、内部。“我为乌龟缸设计了一个楼梯,这样乌龟就可以自己从一楼爬上二楼晒太阳。”“我为乌龟缸设计了一个游泳池,这样乌龟就可以到里面洗澡。”围绕形形色色的设计,教师展示乌龟习性并借此机会点评每一个乌龟缸的布置。

亲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幼儿感受自然,保护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场地时既要引入自然要素,又要紧扣幼儿的实际情况划定场地。一般来说,不同的探索活动其所需场地均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园区资源并为孩子们打造科学、合理的探索场地。

2. 基于探索环境,筛选游戏材料

户外学习活动的环境搭建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在亲自然教育的影响下,教师需要坚持“自然资料为主,人文资料为辅”的原则合理筛选游戏材料。一般来说,幼儿的实践能力、理解能力比较有限的,他们往往需要适当的提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提前明确活动的主题并规划所需的材料清单。然而,如果教师完全以自己为主体筛选游戏材料就会使幼儿丧失参与积极性。这时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通过师幼间的配合,孩子们尝试着自主搜集游戏材料。

三.总结

真实的自然环境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幼儿阶段对大自然有着本能的亲近和喜爱,具有与自然万物交流,对话的能力和兴趣,正是发展亲自然情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应当加强并维系幼儿与自然的这种天然联系,通过与幼儿共同开展户外学习,帮助幼儿形成对自然的积极情感,学习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养成对自然和生命的正确态度,最终促进幼儿亲自然力的形成。亲自然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旨在引导幼儿探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刘征.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园游戏探析—以亲自然游戏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09).

[2] 蔡婷娴.幼儿园“亲自然”生态美育活动开展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