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探讨

王亚洲,宋旭晨,俱鑫元

陕西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当前所用生态价值研究法,无法修正自然资源环境数据,且存在计算时间长、误差大等弊端,所以需要提出新的自然环境生态价值研究。首先要明确生态价值研究过程、地理数据坐标系,应用地理空间数据云、水资源公有报、国家数据平台方式,采集和修正处理生态数据。建设生态价值评估模型,并且做好计算处理。

关键词:水土保持;自然环境保护;生态价值

  1.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价值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价值是指在水土保持过程中,通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从而产生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这种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等。

首先,水土保持能够有效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通过植被恢复、梯田建设等措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从而减少洪涝灾害和干旱风险,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土保持有助于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地退化。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如梯田、淤地坝等,能够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同时,水土保持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此外,水土保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具有重要作用。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能够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最后,水土保持还能够发挥气候调节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土壤结构等措施,能够增加地表反照率,减少地表温度,缓解温室效应。同时,水土保持还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少风速,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1. 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研究方法

2.1数据收集与处理

在进行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研究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土壤类型、降雨量、河流水质等。通过利用地理空间数据云、水资源公有报、国家数据平台等权威数据源,可以获取到准确可靠的数据。同时,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坐标统一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2生态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基于收集到的地理空间数据,可以构建生态价值评估模型。该模型需要综合考虑水土保持过程中的多个生态因素,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通过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建立一个能够全面评估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生态价值的模型。

2.3计算处理与结果分析

在构建好生态价值评估模型后,需要进行计算处理。这包括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模型,进行运算和分析。通过计算处理,可以得到各个生态因素的评估结果,从而全面了解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同时,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1. 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实现途径

3.1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建设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水土保持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是实现自然环境保护生态价值的基础。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建设,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首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建设是明确责任与义务的关键。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清晰界定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职责和权利。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围,还能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其次,规范水土保持行为是法律法规建设的核心目标。在实践中,需要确保水土保持工作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可以引导各方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3.2推广水土保持技术

首先,植被恢复技术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种植适宜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此外,植被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因此,积极推广植被恢复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其次,土壤改良技术也是水土保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耕作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土壤改良技术还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3加强生态补偿机制

首先,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对那些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补偿。这种奖励和补偿可以是资金、技术、政策等多种形式的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鼓励更多的地区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例如,对于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奖励措施,从而激发其持续投入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其次,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动下,各地区和个人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例如,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模式,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同时,生态补偿机制还可以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4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

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关乎我们的生态环境,更与每一位公众息息相关。公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着水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此,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是推动水土保持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加强公众教育是增强水土保持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宣传教育,我们可以让公众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水土资源的影响,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热情。教育部门可以将水土保持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让下一代从小就树立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同时,媒体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水土保持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对于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可以通过参与水土保持项目、提出改进建议、监督实施过程等方式,为水土保持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评估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生态因素,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为实现水土保持过程中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我们需要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建设、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加强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等多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于忆东.滨洲铁路喇嘛山牵引站220kV供电工程对森林生态环境影响及其评价[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41(3):94-95.

[2]李树槐.加强管理积极探索不断推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J].河北水利,2018,10(12):15-16.

[3]水利部西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J].陕西水利,2021,23(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