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财政预算与优化绩效审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深化财政预算与优化绩效审计

周倩

泸州市江阳区审计局,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深化财政预算包括完善预算管理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等,旨在更加科学、全面地管理财政预算。优化绩效审计则通过目标导向的审计方法,明确审计目标、搜集数据、评估绩效,并采用定性、定量及对比分析等手段,客观评估组织绩效,为财政预算的优化提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财政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审计;发展

1 两者的关系

深化财政预算的方法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全面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等。具体做法可以是推进分税制改革,完善分级预算制度,确保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同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公式化、均等化改革,调整原体制下保留的转移支付形式,并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此外,全面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等,有助于更加科学、全面地管理财政预算。

在优化绩效审计方面,可以采用目标导向的审计方法。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的具体对象和期间,并制定相应的审计标准以便对绩效进行客观评价。接着,通过搜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来评估绩效,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评估绩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找出问题和改进机会,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以帮助组织改进绩效。同时,绩效审计还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以全面了解组织的绩效表现,并客观地评估组织的绩效状况。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估财政预算的执行效果,为财政预算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深化财政预算和优化绩效审计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深化财政预算,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管理财政资金;而通过优化绩效审计,则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财政预算的执行效果,两者共同推动财政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2 深化财政预算,优化绩效审计的措施

2.1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为此,要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绩效审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关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要投资项目、重点领域改革等方面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促进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投资项目有序推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关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重点揭示财政资金分配不合理、支出进度慢、绩效低下等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促进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

2.2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审计机关坚持把促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高不高,体现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审计机关要把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目标,揭示财政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保障。在揭示问题的同时,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政策。要密切关注财税改革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推动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要紧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情况,促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2.3关注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审计机关要聚焦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绩效,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加强政策绩效审计。重点关注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国家重点投资计划、国家重点民生保障等政策落实情况,揭示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围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关注财政资金分配是否公平公正、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合法、财政资金绩效是否明显提高等情况,揭示重大政策和项目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财政资金低效无效等问题,促进财政资金更好发挥效益。二是加强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审计。重点关注政府预算支出事项,揭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推动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2.4聚焦重大政策和项目,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审计机关要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履行财政预算绩效审计职责,重点关注资金分配使用的真实性、规范性和效益性,关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国家产业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推动打好“三大攻坚战”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关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和优化结构的情况以及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的措施和成效,深入揭示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健全制度、完善政策、改进工作。

2.5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审计能力

审计机关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要着力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审计能力。

2.6拓展审计覆盖面,助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财政预算绩效审计要更加注重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性、机制性原因,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揭示了一些专项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大对专项资金绩效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推动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有效化解。要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2.7积极稳妥推进审计全覆盖,有效发挥审计监督合力

财政预算绩效审计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参与主体多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审计机关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调动审计资源,形成监督合力。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规模等情况,分类分层次推进财政预算绩效审计全覆盖,着力解决审计覆盖不全、组织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重点关注企业和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政策措施以及遵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审慎经营规则等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对其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重点关注企业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3 总结

总之,深化财政预算和优化绩效审计是推动财政管理持续改进和提升的两个关键方面。通过深化财政预算,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分配财政资金,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同时,优化绩效审计则能够客观评估财政预算的执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不仅能够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合规性,还能够促进政府组织的高效运作,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因此,我们应该持续关注并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加强绩效审计的实践和应用,以推动财政管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媛.绩效审计及运用案例探讨[J].商业会计,2023,(15):81-84.

[2]张露丹.财政衔接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23,33(15):89-91.

[3]闫惠.区县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产经,2023,(1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