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麒麟活起来—客家麒麟非遗传承》单元课例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6
/ 2

《让麒麟活起来—客家麒麟非遗传承》单元课例实践

魏妙

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

一、案例背景

1.时代背景:一直以来,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都非常重视。2022年版的艺术课程标准中对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作了具体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设计课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将其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把我国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2.文化背景: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有着“中国民间文艺麒麟之乡”和“中国民间文艺麒麟舞培训基地”的荣誉,并荣获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客家麒麟舞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祈福吉祥、崇尚自然的象征。麒麟在客家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一种神秘的神兽,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优质资源,精心组织并对客家文化与美术教学进行合理融合、主题式教学。根据教学实际,发掘出“本土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客家文化元素,确立具备不易替代,独具特色的主题式教学案例,逐步走出一条内涵发展一品多特的教育教学新路径。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想象力丰富和创造能力强的特点,对神兽主题有着较强烈的兴趣和表现欲,非常喜爱手工制作。具有一定的观察、思考和想象能力,已学会使用工具和媒材,有良好的绘画习惯。学生能用临摹写生、印象侧写、和想象创造等方式,进行外型表达;会自主并合理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的美术基本要素表达情感;能进行小组合作式讨论交流学习,乐于创新,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三、案例分析

(一)大观念:麒麟瑞兽,含仁怀义;客家麒麟,非遗传承。

(二)基本问题:如何让客家麒麟形象发挥创新价值?

K知道:客家麒麟是客家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祥图腾。千百年来,客家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身体将这种神话故事中的吉祥瑞兽演绎为民间舞蹈,流传至今。客家麒麟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寓意。

U理解:“客家麒麟”不仅是客家人的图腾,更是客家文化和精神的凝聚。

D做到:收集形式和内容等素材,理解“客家麒麟”的文化内涵、形象特点和艺术语言;根据所学夸张、变形、替代等艺术表现手法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客家麒麟形象;运用材料创作出立体的客家麒麟作品。

四、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探秘客家麒麟之美

(一)驱动问题:

客家麒麟为什么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客家麒麟是什么样的?中华文化中“麒麟”的内涵是什么?

(二)本课目标:

1.知道:“麒麟”造型演变的历史和寓意。

2.理解:“客家麒麟”不仅是客家人的图腾,更是客家文化和精神的凝聚。

3.做到:欣赏分析、观察不同时期麒麟图片,能力迁移,理解“客家麒麟”的文化内涵、形象特点和艺术语言,完成学习单并写出学习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美术作品、结合实际生活,了解客家麒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难点:用造型、纹样、色彩等美术角度,对“客家麒麟”的分析和理解。

第2课时体验客家麒麟之技

(一)驱动问题:

1.客家麒麟舞中的非遗麒麟头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客家麒麟有怎样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寓意?

(二)本课目标:

1.知道:客家麒麟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寓意。

2.理解:“客家麒麟”的创作方法,理解形式与内涵;感悟传承人的专业精神和坚守品质。

3.做到: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体验扎制工艺,了解客家麒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客家麒麟”的创作方法,理解形式与寓意内涵。

难点:竹子扎制和糊纸的过程中的材料特性和适用性。

第3课时设计客家麒麟之样

(一)驱动问题:

如何用夸张、变形、替代、想象的表现手法表现客家麒麟?

(二)本课目标:

掌握古代艺术家创作神兽时运用的表现手法,并尝试进行局部临摹,完成学习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通过夸张等表现手法设计客家麒麟

难点:收集形式和内容元素等素材,设计什么艺术特点的客家麒麟。

第4课时 创新客家麒麟之艺

(一)驱动问题:

怎样运用综合材材料创作立体的客家麒麟?

(二)本课目标:

明确创作计划和小组分工。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表现手法,巧用陶泥,骨架等多种材料,感受泥的特性。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一个有意义的立体客家麒麟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造型上是否用到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

难点:泥的可塑性和捏塑、盘筑等制作手法的运用

五、反思和启示

通过对客家麒麟形象的赏析,使学生认识麒麟的含义,客家麒麟的由来历史,赏析客家麒麟在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的美感体验,提高观察、审美能力。学习夸张、变形等创意表现手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难点是设计并运用综合材料创作表现客家麒麟。立足本土文化,同时也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将单元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围绕主题大概念“如何让客家麒麟形象发挥创新价值?”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情境,设计4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分别从欣赏、技法体验、构思设计、创作实践和展示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系统化的递进式的学习。在单元教学中,五大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学生年龄小并不妨碍他们在每一课时中落实基本问题和小问题,教学结束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

在本次教学中,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能够准确传达给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注重互动和参与,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从非遗中感悟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其乐于交流,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表达观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上的把控不太准确,在某些环节上花费了过多时间,导致其他的教学速度有所延后。展示和创作的方式可以优化一些,同学提取纹样的能力有待加强。

六、有待讨论的问题

为改进上述问题,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1.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确保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匹配。2.加强时间管理,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时间规划,让课堂更流畅自然,循序渐进之感。3.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互动演示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积极性。4.学习单的设计仍须多考虑学生的理解和书写能力。5.培养学生学习四步鉴赏法,从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欣赏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建构知识体系。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始终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血脉之中。

麒麟文化的内核是:和谐美好。它代表着含仁怀义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蕴藏着中国人深厚的智慧和情感。学习非遗传承人身上“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意义,养成“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