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获得感的统计测度——以甘肃省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居民获得感的统计测度——以甘肃省为例

邴贵英

(兰州财经大学 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本文选取2011年至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甘肃省居民获得感进行统计分析。以教育、消费、就业和社会四个方面为基础,建立了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获得感的内涵,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出获得感指数。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横、纵向比较分析,探究影响居民获得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F830.9

作者简介:孙景云(1982-),男,汉,甘肃临潭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与预测;邴贵英(1999-),女,汉,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与预测。

0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提出了“获得感”一词,尽管近年来甘肃省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居民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质的飞跃,但整体上还是低于国家总体水平。对于这样一个省份来说,探究民生保障做的好不好,居民的获得感是一把重要的衡量标尺,可以更好的凸显改革成效。

获得感的内涵的研究。李晓林,胡会平认为“获得感”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分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受,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利益[1]

获得感测量指标选取的研究。梁世坤(2018)运用 2016 年全国低收入家庭经济调查数据研究了低收入家庭的获得感[2]

获得感测度方法的研究。王浦劬等提出了一个包括“横向获得感”和“纵向获得感”两个维度的获得感测量体系[3]; 王恬等利用CGSS(2013)数据库,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居民的获得感进行了测量[4]。张玫等运用多指标多原因模型MIMIC和微观调查数据,研究获得感及影响因素[5]

综合已有研究,本文从统计数据出发,构建了居民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居民获得感进行综合和客观评价,并计算居民的获得感指数。

1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参考上述各研究成果,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源界定为四个方面,分别从教育方面、消费方面、就业方面和社会保障方面来构建居民获得感的评价性指标,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二级指标进行修正与完善。因此,最终选取了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对获得感进行研究,具体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居民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

1.2 测度方法

1.2.1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首先需要建立层次结构模型。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包含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而AHP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因素层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问题。

其次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最后计算权向量并对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将判别矩阵按行求解的公式:

1

然后归一化得到近似权向量:

2

为了进行后面的一致性检验,求最大特征根

(3)

1.2.2 一致性检验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后,需对赋值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进一步,计算一致性比例CR,并进行判断

当CR=0时,我们判定判别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当CR<0.1时,我们认为该判别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1.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决策模型由Zadeh.L.A和Bellman.R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最大隶属度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 AHP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且隶属度要介于[0,1]之间。然后根据各个指标对目标层的贡献度不同来分配权重,并对影响各指标的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对评价对象做出合理的评价。

2实证研究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甘肃省统计年鉴》。本文选取样本时间为2011年到2020年,后文主要基于这些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2.2权重确定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及统计调查数据,首先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及层次单排序, 然后计算权向量,最后对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上述公式求得甘肃省的CR均小于0.1,即认为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进而可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6]

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通过以上的模型计算出甘肃省各指标数据对应的隶属度,将相应的权重数据引入到综合评价模型中,对甘肃省10年来的居民获得感指数展开了全面的计算和汇总。为使结果更具观察性,故将综合评价得分扩大100倍,得到2011-2020年居民获得感综合评价结果。

2.4 结果分析

2.4.1纵向比较分析

图2 甘肃省获得感综合评价指数

由甘肃省在2011-2020年的综合评价得分绘制的折线图(图2)可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基本是平稳增加的,从总体上看,甘肃省居民的获得感总体水平较低,获得感指数在3左右波动,其中2019~2020年增长幅度最小。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表现为经济增长率不再高速增长,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GDP增长率急速下降,居民获得感指数在2019~2020年增长幅度也放缓。

综上分析,甘肃省作为比较落后的西部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居民的获得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2横向比较分析

借助雷达图,对计算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比较甘肃省2011-2020年四个层面的隶属度,如图3所示。

图3 获得感指数雷达图

从横向来看,在2011年教育方面的指标权重最大,其次是就业方面,2011年甘肃省GDP增长率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居民对于消费方面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要求较低,相反更加注重教育和就业问题。在2019-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和就业方面的指标权重最大。因此,居民的获得感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3 结论

本文利用2011年-2020年数据,从宏观角度构建了获得感概念解释框架,评价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居民获得感水平,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将定性变量转化为定量变量得到获得感的综合得分。主要得到如下结论与启示:

纵向来看甘肃省居民获得感指数呈现一个相对稳态增长的趋势,这说明人民群众获得感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经济增长致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进而人民的获得感也显著增强。

横向来看,在2019年之前,由于甘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很低,使得甘肃省居民的获得感总体偏低。

因此,政府在推进社会治理的同时,也要持续改善民生,增强公民获得感。

参考文献

[1]李晓林,胡会平.从马克思的正义观看“获得感”[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04):12-15.

[2]梁土坤.环境因素、政策效应与低收入家庭经济获得感——基于 2016 年全国低收入家庭经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现代经济探讨,2018(09): 19-30.

[3]王浦劬, 季程远. 新时代国家治理的良政基准与善治标尺——人民获得感的意蕴和量度[J]. 中国行政管理, 2018, 1(1): 6-12.

[4]王恬,谭远发,付晓珊.我国居民获得感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18(09):120-132.

[5]张玫,霍增辉.农户主观获得感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16个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06):136-141.

[6]张恩先,陈有福,王亚欧,徐颂梅.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电厂混煤方案寻优中应用[J].热力发电,2019,48(10):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