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牧草引种试验示范初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冬季牧草引种试验示范初谈

李宽德1陈蓉2陈静萍3匡继才4 杨云艳4 赵朝5通讯作者

(1.施甸县老麦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施甸 678207;2.保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云南 保山 678000 ;3.龙陵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龙陵 678300;4.保山市畜牧工作站 云南 保山 678000;5.施甸县何元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施甸 678207)

摘要:为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冬季牧草品种,加快冬季牧草品种的选择、引进和推广步伐,做好冬季牧草的种植利用和推广示范,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优质的冬春料来源,2022年10月2023年5月,施甸县畜牧工作站在保山市畜牧工作站的指导下,在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帮助下,引进黑麦种子300公斤、燕麦种子100公斤、光叶紫花苕种子10公斤,在施甸县老麦乡选择不同海拔、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生产模式、不同生境条件的多个试验点,开展冬季饲草饲料作物引进种植试验。经过引种及种植试验示范,试验采用相同水肥条件管理,分别比较不同品种产量和适应性观测,同时完成试验品种生育期田间观测、病虫害调查、田间种植管理等研究工作为今后推广冬季牧草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业内同行推广冬季牧草品种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冬季牧草;引种;试验示范

1 试验基本情况

1.1试验地概况

老麦乡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98个村民小组,海拔1560-2470米,耕地面积5.49万亩,林地面积8.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79%,农业产业以粮食、烤烟、生猪、肉牛、肉鸡、两青为主,畜牧业是老麦乡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截至目前,全乡共有生猪养殖场户3005户。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有4户,年出栏50-500头有65户,年出栏50头以下2936户;肉牛养殖场户有2488户,其中:存栏40-100有2户;肉鸡养殖户3341户,其中:年出栏1万羽以上7户。2023年末全乡生猪出栏6.3万头、牛0.39万头,羊0.15万只、禽17.5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达0.614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4571万元。2023年底肉牛养殖情况摸底调查统计:肉牛养殖户3 006户,存栏12 4635头以下2 009户,5-9头506户,10-49头有45户,50头以上3户。生猪和肉牛养殖已成为老麦乡的突出产业,虽然当前牧草已广泛推广种植,但是只能供应相应季节的需求,解决不了冬春季节饲草料缺乏的难题,只有在秋季贮备好大量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干草,还要做好冬季优质牧草引种试验示范,并推广种植利用,才能满足肉牛冬春草料的需求,保证肉牛安全过冬不掉膘,因此做好冬季牧草的种植利用势在必行。

1.2 种子来源

黑麦种子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提供,燕麦种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由种植户向北京正道公司购买。

1.3 黑麦种植试验情况

1.3.1施甸县老麦乡老麦村核桃林下种植。结合2021年以来在该点开展的核桃林下种草试验,设计夏季种植饲用高粱+冬季种植黑麦的生产模式。该种植点海拔1860m,属于温凉气候区域,年均气温13,无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100mm。底肥施钙镁磷肥40公斤+农家肥1000公斤,拔节期施追肥25公斤/亩。播种量按10公斤/亩计算。种植方式:试验地5亩,其中,4亩采用单播,1亩混播,播种量按10公斤/亩计算,采用9公斤黑麦种子和1公斤光叶紫花苕种子混合播种。播种方法:均为撒播。播种日期:2022年10月18日,10月25日出苗。2024年4月27日测产,生育期189天,灌浆期。一次刈割测产结果:一是单播平均株高148.7CM,平均分蘖2.6株,平均产量2628公斤/亩;二是混播平均株高153.4CM,平均分蘖2.1株,平均产量3318公斤/亩。

1.3.2施甸县老麦乡太和村。种植点海拔1700m,属于温凉气候区域,年均气温14,年降雨量1450mm。种植方式:单播。播种方法撒播。播种日期2022年11月25日,2023年4月28日测产,生育期153天,灌浆期。一次刈割测产结果:平均株高148.7CM,平均分蘖3.1株,平均产量2051公斤/亩。

1.3.3施甸县老麦乡清河村坡耕地种植。该点海拔1640m,年均气温18.6,无霜期330天,年降雨量1400mm。底肥施钙镁磷肥40公斤+农家肥1000公斤。黑麦播种量按10公斤/亩计算。种植方式:亩单播。播种方法撒播。播种日期2022年11月26日,12月1日出苗,2023年4月26日测产,生育期148天,灌浆期。一次刈割测产结果:平均株高160.17CM,平均分蘖5株,平均产量2309公斤/亩。

1.3.4施甸县老麦乡太和村农田种植。该点海拔1670m,属于温热气候区域,年均气温15.6,无霜期310天,年降雨量1100mm。底肥施牛粪公1000公斤,拔节期施追肥25公斤

/亩。播种量按10公斤/亩计算。种植方式:混播,采用9公斤黑麦种子和1公斤光叶紫花苕种子混合播种。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日期2022年12月15日,12月23日出苗,2023年5月17日测产,生育期151天,蜡熟期。一次刈割测产结果:平均株高148.7CM,平均分蘖3.1株,平均产量2858公斤/亩。

1.4 燕麦种植情况

1.4.1施甸县老麦乡老麦村燕麦试验种植。该种植点海拔1864m,属典型的山地温凉气候,年平均气温14.2,全年无霜期242天,年均降雨量1100mm,种植方式:单播。播种方法撒播。播种日期2022年11月25日,2023年4月22日测产,生育期147天,乳熟期。一次刈割测产结果:平均株高180CM,平均产量6242公斤/亩

1.4.2施甸县老麦乡村清河村坡耕地种植。播种量按8公斤/亩播种。种植方式:单播。播种方法撒播。播种日期2022年11月26日,12月1日出苗,2023年4月26日测产,生育期148天,乳熟期。1次刈割测产结果:平均株高160.2CM,平均分蘖2.2株,平均产量4080公斤/亩。

2 初步结果与讨论

2.1 适应性

2.1.1依据各试验点观测结果,黑麦、燕麦在保山市海拔14001900米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

2.1.2黑麦在相同环境下与其他品种比较,具有一定的抗旱性 、抗病虫害能力。

2.1.3黑麦、燕麦在土壤瘠薄、缺水严重几重不利因素叠加的情况,难以生长。

2.1.4混播一定比例的豆科作物(如苕子、紫云英),更能提高植株高度,从而提高产量。获得较好的共生效应。

2.1.5根据历年试验观测,燕麦在保山14001900米海拔区域内均可种植,较好水肥条件下,均能获得高产。

2.2 生产性能

2.2.1分蘖数、株高与土壤肥力、有无灌溉条件,相关性较强。

2.2.2分蘖数、株高对产量有较大影响。

2.2.3不同生育期收获,植株水分含量差异大,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在高海拔区域,水肥条件保证的情况下,生育期长,产量高于低海拔区域。

2.2.4不同海拔、气候条件下,对黑麦、燕麦的生育期影响较大。

2.2.5燕麦在干旱条件下,容易发生白粉病,通过及时喷药、灌水等措施,能够进行防治。

3 推广建议

3.1 适应区域

3.1.1黑麦、燕麦在海拔14001900米区域,均可推广种植。

3.1.2黑麦、燕麦在冬春季,郁闭度较低的林下可以进行推广种植。

3.1.3两个品种对土质要求不严,但需要较高水肥条件。管理上注意,播前施足底肥农家肥(或复合肥),在分蘖、拔节、孕穗期,施追肥(尿素或二氨)更能获得高产。

3.1.4燕麦播种过密,容易倒伏和发生白粉病。建议条播,合理掌握密度。

3.2 利用建议

3.2.1黑麦再生能力较强,再生草仍可抽穗结实。建议在孕穗期第一次刈割,第二次在乳熟期刈割,兼顾籽实成熟及植株、叶片持绿,以期获得较高的产量及营养成分。

3.2.2燕麦在灌浆期,植株高度三分之一处下部叶片变黄时,即可刈割,刈割过晚容易倒伏和发生白粉病。

3.2.3黑麦刈割过晚(蜡熟期及完熟期、枯黄期)晒制青干草饲喂,注意切碎、碾压或者青贮成熟软化去芒,防止麦芒刺伤牲畜口舌。

3.2.4黑麦、燕麦若晒制干草,收割后需晒2天,含水量达到40%-50%,即可打捆,打捆后再就地晾晒,当含水量达到25%左右贮存以备冬用。

作者简介:李宽德,汉,本科学历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通讯作者:赵朝,男,汉族,本科学历,副高级职称,多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