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烤烟施用钼肥对减少K326上部叶挂灰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浅谈烤烟施用钼肥对减少K326上部叶挂灰的影响

黎思伟  张雨国   程涛   郭正有  苏世光   章蓉

楚雄州双柏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云南双柏   675100

摘要:本文以烤烟种植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施用微量元素钼肥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以正常生长的烟田烟株进行比较分析,烤烟施用钼肥对成熟期烟株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单叶重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钼肥在烟株的株高、叶面积系数、生物量等性状略优于正常管理烟株。在烤烟成熟采烤后,在提高单叶重、增加叶面积系数、提高烟叶品质、减少挂灰烟叶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烤烟;K326;钼肥;减少挂灰。

1 引言

烤烟是一种以叶片为收获对象的经济作物,其叶片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在促进叶片发育的措施中,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对烟叶的发育、烟株抗病性的增强以及产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烤烟生产中施用微量元素叶面肥已经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栽培技术措施,其优点是施用简便、肥效迅速、营养针对性较强、肥效较好。研究表明,烟叶成熟期喷施叶面肥促进了上部叶的开片,并提高了烟叶的单叶重及中上等烟的比例。]研究也表明,喷施叶面肥增强了烟株的生理活动,促进了烟叶的生长发育,提高了烟叶的产量及品质。对比了不同种类叶面肥对烟株生长及其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叶面肥不但改善了烟株的农艺性状,而且增强了烟株对烟草花叶病、赤星病、气候性斑点病、黑胫病等病害的抵御能力。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钾肥能明显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烤烟的产量与产值,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升烤烟的品质。

大庄镇是双柏县重要的烤烟产区,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叶面喷施钼肥对烤烟农艺性状以及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大庄烟叶生产中叶面肥的施用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3年在位于双柏县大庄镇尹代箐村委会外村、大庄镇普岩村委会中罗块村进行。试验地前茬为蚕豆,肥力中等。

2.2 试验材料

参试烤烟品种为K326。供试钼肥为微量元素水溶肥。

2.3 试验设计

本实验以钼肥为因素,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常规施肥管理;A1:喷施浓度2%;A2:喷施浓度4%;A3:喷施浓度6%,具体见下表。每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行株距为120cm×50cm,每小区不少于50株。实验处理要求如表1。

1 处理水平表

处理

亩均施用数量(公斤)

次数

时期

CK

常规管理

2次

移栽后30d和60d

A1

1

2次

移栽后30d和60d

A2

2

2次

移栽后30d和60d

A3

3

2次

移栽后30d和60d

2.4 试验实施

采用漂浮育苗方式进行育苗,2023年2月8日播种,苗床管理按照楚雄州公司育苗技术管理规程进行。4月30日移栽。试验田的田间管理严格按楚雄州公司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管理方案执行。于移栽后30d进行根部滴灌,60d叶面喷施,共2次,其余施肥量及方式与常规(对照CK)相同,基肥和追肥用量按当地正常水平施入,追肥于移栽后65d内追施完毕。采收后的烟叶,采用新能源电能烤房“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对烤后烟叶进行称重,计算单叶重,烘烤损失率、统计小区产量,评价各项指标。

2.5 田间管理措施

试验用苗由大庄合作社山背后育苗点集中统一育苗,统一提供,田间管理措施均与对照区一致。

2.6 调查内容与方法

2.6.1 农艺性状调查

烟叶进入成熟期,调查各处理烟株的株高、茎围、节距、叶片数、叶长、叶宽等,计算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的测定采用校正系数法(校正系数0.6345),即叶面积系数=(平均单叶叶面积×每株叶片数×每亩株数)/666.67。农艺性状调查方法参照标准《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测量方法》进行。

2.6.2 生物量的测定

在成熟期,采集各处理烟株的根、茎、叶,在烘箱烘干后,称重,统计生物量。

2.6.3 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调查

烟叶成熟烘烤后,按照42级国家烟叶分级标准分级,采收,按品种计产,根据2023年国家烤烟收购价格,计算其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及均价,并随机抽取每个处理相同部位叶片各10片,调查其原烟外观质量。

3.1 不同处理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A烤烟的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单株叶面积以及叶面积系数均高于CK。其中,处理A烤烟的株高及叶面积系数显著高于CK,节距与CK烟株基本持平。由此表明,叶面喷施有机钾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烤烟单株叶面积及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并可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

表2叶面喷施黄腐酸钾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处理

株高/cm

茎围/cm

节距/cm

有效叶片数

单株叶面积/m2

叶面积系数

CK

110.24

10.87

5.42

18.6

18.50

1.87

A1

114.22

11.07

5.52

18.9

18.68

1.94

A2

116.78

11.24

5.46

18.7

18.88

2.03

A3

117.59

11.35

5.49

18.8

18.93

2.07

2.3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单叶重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A上(B2F)、中(C3F)、下(X2F)3个部位烤后烟叶的单叶重均显著高于CK。由此说明,补充微量元素有利于烟株的叶片发育以及内含物的积累。单叶重是烟叶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因而叶片的单叶重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产量具有上升的潜力。

表3 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单叶重的影响

处理

单叶重/g

上部(B2F)

中部(C3F)

下部(X2F)

CK

13.72

11.76

10.48

A1

14.48

13.24

11.23

A2

15.22

14.51

11.54

A3

15.78

14.77

11.82

2.4 不同处理对烟株生物量的影响

从表 4 可以看出,处理 A 烟株的根、茎、叶各个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均较 CK 有所增加。其中,根与叶片的干重增加较为明显, 烟株茎的干物质积累量略有增加。从单株烟株根、茎、叶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来看,处理A较CK有显著的增加。

由此说明,施用钼肥,增加了叶片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叶片是收获器官,因而叶片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有可能使烟株获得较高的产量。

表4 不同处理对烟株生物量的影响

处理

干重/(g株-1

合计

CK

48.00

73.65

206.63

328.28

A1

62.74

75.32

258.89

396.95

A2

72.04

78.57

282.00

432.61

A3

79.63

80.81

297.34

457.78

2.5 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评价

由表5可知,施用钼肥挂灰烟叶数量少于CK处理,烘烤损失降低,其中A2 处理的产量、产值均最高; 均价方面,A2处理的最高,其次为A3处理,A1处理的最低,且A1与A2、A3 处理间均差异显著; 上等烟比例方面以A2处理最高,CK 处理最低,中、上等烟比例之和以 A2 处理最高;下等烟比例以A1处理最高,其次为A3处理,A2处理最低。由此可知,施用钼肥各处理明显提高了烤烟产量和产值,但 A1、A3 处理的下等烟比例均高于CK处理,仅A2处理下等烟比例低于CK处理。说明亩均2公斤水平对于改善烟叶质量及提高烟叶产量效果最好。

表5不同处理对烤烟产量、损失率的影响

处理

平均单叶重(克)

烘烤损失率(%)

其中挂灰烟叶占比

烟叶综合质量(%)

上等烟

中等烟

下等烟

CK

147.36

11.25

8.34

38.66

50.76

10.59

A1

163.80

10.96

8.11

44.25

45.51

10.24

A2

167.15

8.89

7.45

51.44

41.56

7.00

A3

165.18

9.22

8.28

47.32

44.19

8.49

2.6 SPAD值的比较

从表6中可以看出来,施用钼肥对烟叶叶绿素含量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随着喷施钾肥浓度的提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在逐步提升。证明通过喷施有机钾肥,同等光照条件下可以提高烟叶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升烟叶的产量。

6 各个处理的SPAD

处理

SPAD值

CK

42.0

A1

45.2

A2

45.6

A3

46.4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K326品种对照烟株而言,施用钼肥能够增加烟叶株高,提升叶面积系数,降低烟碱含量,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并改进烟叶的感官质量。

前人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烤烟在大田生长期间施用微量元素肥,可以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提高烟叶的产量与质量,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本研究表明,施用钼肥处理烤烟的株高、单叶重有所增加,同时,本试验结果还显示,施用钼肥能够提高烟株的叶面积系数,减少K326品种上部叶挂灰的比例,提升烟叶经济性状。由于实验的局限性,和烤烟挂灰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施用钼肥减少K326品种上部叶挂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双柏大庄烟区有扩大推广的价值。

作者简介:

黎思伟(1970-08)男,彝族,云南楚雄,大专,农艺师,主要研究方向:烟叶生产管理、科技推广、基础建设项目管理。

    张雨国(1973-06)男,汉族 云南楚雄,大专,助理农艺师,主要研究方向:烟叶生产新技术、科技推广应用。

 程  涛(1977-03)男,彝族,云南南华,大专,助理农艺师,主要研究方向:卷烟营销管理,新技术、科技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