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固醇降低与老年人脑出血之间的相关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血清总胆固醇降低与老年人脑出血之间的相关性

孙赫萱    张亚丽

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110

摘要: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和脑出血等疾病关系密切。而TC与各种疾病的心血管事件(CVE)密切相关。目前,有关老年人脑出血(CH)血清TC含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关系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现将TC与老年人脑出血发病危险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血清总胆固醇;老年人脑出血;相关性

近几年,由于人口老化,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老年人因其自身的生理及病理变化,导致其发生与死亡的比例明显增高。目前,由于临床检验手段的进步,病人的血浆总胆固醇含量逐渐增多。但目前的研究显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TC含量都不同。拟从整体动物、细胞、组织及动物整体水平等多个层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浆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其与脑出血发病的关系,以期为其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1.流行病学

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脑出血的发生率高达20%-40%,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60岁及以后的患者中,大约有30%的人会出现脑出血。在老年病人中,男性比妇女多2-3倍。在这些疾病当中,超过50%的患者都是发生了急性脑梗死,而且出血量很大。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痉挛、凝血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脑出血的病因比较复杂。现已证实SHBH是由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的血管内皮受损或受损所致;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有密切关系。脑出血的发生与血管疾病及高血压有关。

2.危险因素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都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会有其它原因导致脑出血。例如:有糖尿病的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病人更容易出现脑溢血;有高血压者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为6倍之多;房颤和房震动的病人比正常人多3倍;而患有高血压的人,其中风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6倍;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与颅内出血密切相关。

3.发病机制

已有研究提示,脑内脂类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人脑出血的发生,其机理主要有:①LDLR基因变异引起LDLR表达下调,与胆固醇结合增强,阻碍了其跨膜转运,引起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减少。②HDL的遗传变异引起LDL的表达降低,使得LDL无法被细胞膜吸收,从而阻碍了对LDL的清除;③LDL的遗传变异可引起HDL的表达降低,降低了LDL的转运能力,增加了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④HDL基因变异可引起LDLR表达下调,无法被细胞膜吸收,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明显减少。

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将其划分为三期。疾病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期3个时期。在颅内出血的初期,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并常伴随惊厥;在脑出血的早期,病人的意识损害会更加严重,主要以昏迷、脑电刺激症状为主,而脑干和延髓部出血则会导致呼吸、心脏停止;在临床上,随着临床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病人表现为偏瘫、失语、意识模糊等症状。早、中期以高密度灶为主,而进展期则以“晕轮样”为主,并逐渐向周边区域扩展。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可引起脑室内体积增大,引起脑室内体积增大;在CT征象上,早、中、晚期脑出血患者的脑室扩张以两侧对称为主。

4.TC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TC的代谢路径由胆固醇酯生成和胆固醇生成两部分组成,均涉及多个关键酶的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假说:ApoA和LDLR是调控胆固醇代谢的关键因子,而LDLR是调控脂质代谢的关键因子。apoA1和apoA2是肝脏内储存胆固醇的重要场所。TC在体内的代谢还会受其它酶和非酶的调控,如TG、LDLR、甘油三酯及其它炎性因子等,从而调控TC的代谢。

5.TC在C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脑出血其发病机制与动脉硬化、脂代谢紊乱关系密切,但因病而异。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脑出血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病人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但只有5%-10%的病人会出现TC降低;研究表明,LDL-C升高可引起TC下降。此外,TC对EC功能也有重要作用,TC下降会引起EC功能紊乱,对损伤、炎症、凝血等的应答能力下降,还会引起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等指标的改变。此外,我们还观察到TC过表达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及炎性反应。

6.TC水平与CH风险评估的关系

当前,我国对CH危险度的评定多采用“Hcy”,而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均存在差异,且各民族和地域差异较大。另外,目前关于Hcy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甚少。高同型半胱氨酸是CHE风险分层中应用频率最高的风险因子。近年来,由于我国对脂代谢紊乱的诊断方法研究的日益深入,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LDL”与“载脂蛋白B”是CHE风险分级中应用较多的两项测量方法。但是,目前关于二者与发病的关联研究还很少见,有待于深入研究。

7.TC对CH预后的影响

临床上,CH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所以,在防治高血压病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以提高患者的预后。但是,对于TC对CH转归的作用,国内外研究结论不一。

8.TC对CVE发生风险的预测作用

CVE是一类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CVE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较高的医疗成本和较低的预后,故在临床上被视为一种单独的病变。TC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个主要危险因子,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故TC可被用来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张等通过5年追踪观察到958名ICVD病人,其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10µg/dl(0.049 mmol/L)与脑中风风险增高2%。TC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但其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9.结语

血清总胆固醇(TC)是血液中主要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AS)、心血管疾病和脑出血(ICH)等疾病关系密切,但TC与老年人脑出血发病的关系尚不清楚。已有研究显示,TC含量越低,其发病危险越高,而TC含量越高,其发病率越低。但目前关于TC与CH发病的关系尚有较大差别,并且TC较少也不必然会导致CH发病,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TC下降与老龄CH发病密切相关,氧化应激、炎症等均可引起TC下降,后者可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出血等疾病。迄今,尚无新的关于TC与老龄CH发病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朱宏亮,陈洁,殷旭圆,等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9 ,28 (9) :806-810

[2]崔林林,侯玉立,孙慧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大脑中动脉脉动指数的关系研究 .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7 ,7 (2) :71-74

[3]梁宇斌,陈祝明,宗治贤,等 血脂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 .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26 (15) :11-13

[4]董文婿,蒋煌舟,唐宝佳 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 (1) :178-179

[5]邹健,张艺,翟佳佳,等 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7 ,25 (3) :184-189

[6]阮桂琴,吕颖 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在脑梗死急性发作中的水平变化 .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38 (12) :1661-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