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应用

凤翔

宁城县中医蒙医医院 内蒙古赤峰 024200

摘要:目的 研究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15名和2022年1月~2024年1月处置的包装物968件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月~2022年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常规规范管理,共处置478件,作为对照组;2023年1月~2024年1月实施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共处置490件,作为研究组。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清洗、消毒灭菌和包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减少护理缺陷发生,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护理缺陷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主要对医院中医、教、研、护理工作中使用的器械、物品等进行回收、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储存和发放,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对于消毒供应室需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严格灭菌和监测,稍有疏忽就会发生护理缺陷,给患者带来危害甚至造成院内感染,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常规管理主要对已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从而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但在后续工作中依然会出现缺陷反复的情况,护理质量无法持续性提升。流程化标准管理对于科室工作制定统一标准,加强教育和管理,护理人员持续开展自我检查,避免护理缺陷发生,减少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的风险[1]。本院从2023年开始实施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管理,通过对比实施前后成效,探讨流程化作业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15名和2022年1月~2024年1月处置的包装物968件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共处置478件,作为对照组;2023年1月~2024年1月共处置490件,作为研究组。人员情况:男2名,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24.6~48.5岁,平均(33.37±2.18)岁;其中中专、专科、本科及以上分别为4例、8例和3例;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为3例、10例和2例。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标准化管理,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对发生的护理缺陷开展分析,对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缺陷管理。

研究组实施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主要内容为:(1)加强知识教育。每周组织护理人员开展1次知识培训,包括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操作演示等,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完全掌握。(2)合理调整各个区域。消毒供应室应成为相对独立区域,设在靠近临床科室的位置,布局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进行排布,充分考虑各个流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缺陷,合理布置生活办公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和一般工作区,各工作区域采取明确色标标志。(3)完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核对物品信息,做好三查七对,信息无误后,打印包外卡片。(4)构建标准化作业流程和质量标准。对器械清洗消毒完成后,依据质量标准对处理效果和完整性加强检查,确保合格后使用清洁干燥的无菌包布包装,最后对包装的完整性检查。(5)优化处置细节。在冲洗中,不同的器械选择合适的水温和水质,对于手术器械使用弱碱性清洁剂清洗,消毒和终末漂洗需使用纯净水。选择大小合适的包装布,确保松紧适中,且完全包住器械,减少污染。

1.3观察指标

    (1)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利用医院自制的工作质量评分量表评价,包括责任心、主动性、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四个方面,每项100分,由护士长进行评分。(2)清洗、消毒灭菌和包装护理缺陷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对比

研究组工作质量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对比(分)

组别

责任心

主动性

知识水平

操作水平

研究组(n=15)

94.37±1.37

96.83±1.45

95.63±2.21

95.63±2.14

对照组(n=15)

85.76±2.01

86.89±1.52

83.47±2.18

85.72±2.19

t

12.423

15.038

17.493

14.902

p

<0.05

<0.05

<0.05

<0.05

2.2护理缺陷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中,清洗、消毒灭菌和包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缺陷发生率对比[n(%)]

组别

清洗

消毒灭菌

包装

研究组(n=490)

5(1.02)

6(1.22)

8(1.63)

对照组(n=478)

25(5.23)

22(4.60)

28(5.86)

t

7.136

6.904

7.139

p

<0.05

<0.05

<0.05

3讨论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疗器械、物品处理的主要部门,在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患者数量和医疗器械使用频率增加,对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消毒供应室需针对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管理,减少护理缺陷发生,避免发生院内感染,提升医院形象。而常规管理中,主要对于护理缺陷发生后开展警示教育,短期内效果显著,但后续依然易发生护理缺陷。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在日常加强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教育和实践操作,在提升水平的同时加强责任感。按照布局原则合理布置消毒供应室,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的诱因。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各个环节,细化质量管理,有效保证清洁、消毒灭菌和包装的合格率。万萍研究中[2],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刘淑华研究[3],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且清洗、消毒灭菌和包装护理缺陷发生率更低。充分表明了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管理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减少护理缺陷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彩莲,俞培英,罗洁明.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7):158-160.

[2]万萍.评价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7):890-891.

[3]刘淑华.消毒供应室流程化作业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