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复杂地质淤泥质土层开挖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浅析复杂地质淤泥质土层开挖技术

沙兵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太仓人才社区项目 江苏省苏州市2154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土方开挖工程日益增多。淤泥质土层作为一种典型的复杂地质类型,其开挖技术一直是土方工程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淤泥质土层的特性及开挖难点,探讨有效的开挖技术和方法,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复杂地质;淤泥质;土层开挖技术

1引言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土方开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铁隧道施工等领域,土方开挖技术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当土方开挖工程遭遇复杂地质条件,特别是淤泥质土层时,工程难度会显著增大。淤泥质土层因其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质,如高含水率、低强度、易压缩等,给土方开挖带来了诸多技术挑战和安全风险。

在淤泥质土层的开挖过程中,如何确保边坡的稳定性、有效控制沉降变形、提高开挖效率,以及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这些都是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复杂地质淤泥质土层的开挖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土方开挖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本文旨在通过对淤泥质土层特性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开挖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同时,通过总结和分析相关工程案例,提炼出有效的开挖方法和措施,为类似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和启示。

2淤泥质土层特性及开挖难点

2.1淤泥质土层的特性

淤泥质土层是一种独特的地质构造,它的形成往往与长期的水文作用有关,因此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性。淤泥质土层的含水率普遍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其组成成分中粘土和粉土等细粒土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能够吸附大量的水分。这种高含水率特性使得土层在开挖过程中容易出现流动性强、难以固化的现象,给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淤泥质土层的压缩性较高而强度较低。由于土层的颗粒间连接较弱,其结构疏松,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这种低强度特性使得土层在开挖过程中容易受到破坏,难以保持稳定的形态。此外,淤泥质土层中还含有较高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等,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2.2淤泥质土层的开挖难点

淤泥质土层的上述特性使得其开挖过程充满挑战,存在多个难点需要克服。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淤泥质土层开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由于土层的强度低,边坡在受到外部荷载或自重应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或坍塌。这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

沉降变形控制也是淤泥质土层开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土层的压缩性高,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沉降变形往往较大。这种沉降变形可能会对周边的建筑物和设施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因此,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沉降变形,确保工程安全。

此外,有害气体防控也是淤泥质土层开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土层中的有机质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施工人员在工作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同时,施工现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有害气体的积聚。

3淤泥质土层开挖技术与方法

针对淤泥质土层的特性及开挖难点,本文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开挖技术与方法,以确保施工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3.1前期调查与设计

在开挖淤泥质土层之前,前期的地质勘察至关重要。通过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等手段,详细了解淤泥质土层的厚度、分布范围、含水率、强度等关键参数。这些数据为制定合理的开挖方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需要结合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这包括确定开挖参数、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等。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工期、成本、安全等因素,确保施工的高效性和经济性。

3.2分层开挖法

由于淤泥质土层的稳定性较差,采用分层开挖法是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根据土层的厚度和稳定性,将开挖区域划分为若干层,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过大,以避免边坡失稳。在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设置支护结构,如钢板桩、土钉墙等,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开挖顺序也应合理安排,优先开挖稳定性较好的区域,逐步推进至稳定性较差的区域。

3.3降水与排水措施

针对淤泥质土层含水率高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降水与排水措施至关重要。通过设置降水井、排水沟等设施,将土层中的水分排出,降低含水率,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同时,在开挖过程中,应加强排水工作,防止雨水等外部水源进入开挖区域,避免增加土层的含水率。此外,还可以采用井点降水等方法,进一步提高降水效果。

3.4监测与反馈

在开挖过程中,加强对关键参数的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布置监测点,对边坡稳定、沉降变形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加强支护、调整开挖顺序等。同时,根据监测结果的反馈,可以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也可以应用于淤泥质土层的开挖工程中,如无人机遥感监测、智能传感器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效率,为施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案例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淤泥质土层开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该工程位于某城市郊区,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地层为淤泥质土,给土方开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该工程中,采用了分层开挖法作为主要施工方法。首先,通过地质勘察确定了淤泥质土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并据此制定了详细的开挖方案。在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每层开挖的深度,并及时设置支护结构,确保边坡的稳定。同时,还采取了有效的降水与排水措施,通过设置降水井和排水沟,降低了土层的含水率,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了验证分层开挖法及相关措施的有效性,与采用传统开挖方法的相邻工程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采用分层开挖法的工程在边坡稳定、沉降变形控制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具体而言,分层开挖法能够有效减小边坡的滑坡和坍塌风险,降低沉降变形量,从而保障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此外,还对开挖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实时监测边坡稳定和沉降变形等关键参数,及时发现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这些监测数据不仅为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综上所述,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验证了分层开挖法及相关措施在淤泥质土层开挖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这些技术和方法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在未来的淤泥质土层开挖工程中,可以借鉴和推广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技术。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复杂地质淤泥质土层开挖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分层开挖法及相关措施,为实际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而,淤泥质土层开挖技术仍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新型支护结构的设计、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等。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积累,相信淤泥质土层开挖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厚粉黏土层中SMW工法桩围护基坑的开挖响应实测研究[J].刘洪伟.土工基础,2022(06)

[2]深厚淤泥质土层深基坑变形特性研究[J].董海君;马榕键;陈骞;张士龙.铁道建筑技术,2022(10)

[3]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汪大龙.工程勘察,2010

[4]深厚软土地层长大深基坑开挖施工的实测与分析[J].左卓;傅鹤林;张加兵;林锐;龚佳斌.现代隧道技术,2019

[5]金茂大厦基坑开挖施工监测(续前)[J].周淦,曹镛禄,冯玉山.岩土工程技术,1998

[6]基坑开挖桩-撑式支护结构二维有限元分析[J].吴剑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7]上海某商办楼基坑开挖施工监控量测分析[J].周炜.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