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马志洋

410922199112262019

摘要:由于矿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模糊性、突发性和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等特征,本文讲述了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特点,探讨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以保证岩土工程的安全、有效地控制。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引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要树立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这样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岩土工程建设期间,为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要提前对地质环境情况、气候条件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并对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证在工程建设期间能够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基于此,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要有正确认识,将防治技术优势发挥出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问题。

1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特点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有着属于自身的特点,具体阐述如下。(1)不确定性。从以往的岩土工程建设中可以了解到,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也就是说,地质灾害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周边居民,无法对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准确预测。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财产损失,甚至会出现人员伤亡。而且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发生速度较快、威力较大,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2)毁灭性。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会引发严重损失。无论是泥石流、崩塌,还是滑坡,在发生的瞬间会导致房屋倒塌,灾害范围内的建筑很有可能会被夷为平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地质灾害发生阶段,无法继续开展经济活动。由此可见,地质灾害引发的损失无法估量。(3)持久性。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出现地质灾害,那么在后续处理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清理期间会产生大量建筑残害、废弃物等,这对于后续工作的落实会产生影响,并影响经济的发展。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1滑坡防治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滑坡灾害对工程的影响尤为严重。若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具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责任者应当注意:①对边坡岩石的力学强度进行严密的监测。本项目拟在对该地区滑坡地质灾害成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在充分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在适当减小斜坡的同时,增加斜坡的承载力,并对斜坡进行加固,从而大幅度降低该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②加大对地下水的控制力度。对于容易出现滑坡灾害的工程,负责人员应该以工程周边的地质和水文条件为依据,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将工程周边的地下水及时排放出去,以降低地下水对蓄水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采用水平打孔、竖向排水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地下水;③为防止在发生山崩时出现过多的地表积水,在山崩时保持较高的水位,使山崩的危险性持续降低。

2.2坍塌防治技术

在治理坍塌时,采用优良的工程技术及生物技术,是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生态工程学”措施主要是通过增加绿化面积。尽管土壤的稳定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出现诸如崩塌、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的机率仍在下降。并对坍塌、崩塌等地质灾害进行了有效的防治与控制。另外,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通常,在小规模坍塌的治理中,采用的是技术性的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对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工程区实际,对坍塌的潜在风险进行精确的预测,并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如锚固、疏干等,以达到降低坍塌灾害风险的目的。在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治理过程中,以科技防治为主,以生物防治为辅,效果最好。其中,对小规模滑坡进行防治的主要途径是采用工艺措施。“生物工程”是指通过植树、种植农作物等措施来增加土地面积,增强水土,预防山体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难。与工艺控制相比,生物控制具有省时、省投资、效果明显、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采取了封堵、超前支护、排水和锚固等综合治理方法,从根源上解决了滑坡等地质灾害。

2.3常态测绘应用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中的常态测绘应用是指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无人机定期对重点地质灾害风险区域进行航测,获取实时、准确的测量数据,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常态测绘应用,主要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在重点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建立监测网络,通过定期航测,实时掌握这些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信息,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地质灾害。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对特定的地质灾害进行精细化监测,通过高精度的测量数据,了解其发生、发展过程,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测量数据,了解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为调整治理方案提供支持。在地质灾害发生后,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重要的地形、地貌信息,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重建方案。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崩塌的防治对策

对崩塌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防治策略,运用合理的防治技术,有关工作者应该提前深入调查所在地区危岩体、岩体结构的情况,假如进行实际调查时出现岩体滑落与脱落等情况,应该马上科学处理岩体,通过借助加固的方法,确保岩体活动的安全性。以崩塌形成的具体原因与呈现情况而言,从种地质灾害容易进行防治。具体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加以关注和重视,参考岩体的结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防治措施。假如开展陡峭边坡崩塌防治时,因为岩体十分活跃,并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结构面组合、节理裂隙等,提高了崩塌现象的产生几率。鉴于此,具体进行防治时,则应该及时清理危险岩体,并且借助锚固技术,能够达到加固岩体的目的。

3.2滑坡的防治对策

在治理滑坡灾害时,采用抗滑挡土墙的方法,其优点包含如下:①挡土墙在布设方面拥有一定的灵活性优势;②在施工要求方面较低;③施工的占地面积较小;④具有较高的整体施工效率。一直以来,从前进行交通工程建设时,主要运用到抗滑桩达到防治滑坡的效果。然而,因为受限于技术方面的影响,造成最终的成效不够显著。受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使抗滑桩得到了推广和运用,发挥出良好的防治作用,以传统技术作为基础,通过改进和优化,一方面,达到了防治滑坡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减小了此种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配合其他技术加以利用,能够完成防治滑坡灾害的任务。

结束语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会对人身与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基于此,在岩土工程建设期间,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锚固施工技术、抗滑桩施工技术等不同防治技术的优势,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创建地质灾害预警体系、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实现对地质灾害问题的有效控制与规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具备较强的防护意识,在工作中将地质灾害防护放在重要位置,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升岩土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罗财金,林坚,魏小涛.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粘接,2022,49(2):141-144.

[2]张炜.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21,36(15):93-94.

[3]俞世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居舍,2021,41(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