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良肢位的摆放在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脑卒中良肢位的摆放在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宋丹丹

松山中医蒙医医院024000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对中风后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5月至12月住院的100例中风偏瘫病人,采用信封式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侧卧位体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康复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各维度上的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在康复护理依从性方面,观察组的总体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最后,在满意度评价上,观察组的总体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卧位体位护理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有显著效果。此方法不仅能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还能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并增强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在临床上获得了高度认可。

关键词:良肢位摆放;脑卒中;康复护理

1 引言

中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极高的致残和致死率。病人一旦渡过危险期,往往面临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其中偏瘫尤为常见,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实现理想的预后效果。当前,这类病人的康复护理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护理来提升病人身体各方面的机能。然而,当前康复护理的针对性尚显不足,部分科室也未将病人的早期康复作为临床工作的优先事项,从而制约了病人的康复进程。研究表明,适当的体位对缓解疼痛、缓解痉挛、预防并发症以及改善各种功能障碍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将良肢位的体位纳入日常的康复护理中,并对其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进一步优化康复护理策略,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5月至12月住院治疗的100例中风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式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年龄49-78岁;女性23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为60.38±4.16岁。实验组中,男性28例,年龄55-75岁;女性22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为60.54±4.05岁。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的要求。

入选标准如下:

①符合国家国际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②经临床诊断为脑卒中的病人;

③病人意识和认知状态良好,能够很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④中风前未发生任何躯体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如下:

①存在运动禁忌症的病人;

②有心理障碍,无法与研究人员合作的病人;

③伴有肝脏、肾脏损害的病人;

④恶性肿瘤病人;

⑤患有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的病人。

2.2方法

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健康教育。通过收集病人的基本资料和病历信息,结合其病情和康复需求,为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利用录像、手册等多种形式,帮助病人正确认识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②膳食指导。饮食是身体恢复的关键因素。护士根据病人的年龄、营养需求及个人口味,为其制定一套均衡且美味的膳食计划,以增强病人的食欲,确保营养摄入,进而提升身体免疫力。③康复训练。首先,指导病人采取卧床或侧卧位进行简单的屈髋运动,每天持续15-20分钟;随着病人康复状况的改善,逐渐引入半卧位和平衡训练法,每天进行两次。在此基础上,护士在家人的协助下,指导病人进行站立练习,使用辅助设备进行走路训练,并逐步过渡到自主行走。观察组则采用健肢位体位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仰卧位。偏瘫侧髋部和膝部下方垫上软枕,足尖朝上;偏瘫侧上肢下方也垫上软枕,手掌朝上,外展20~40°。②健侧卧位。偏瘫侧上肢前伸,身体与床面成90-100度角,并在适当位置垫上软枕;偏瘫侧下肢膝关节和髋部微屈,下方垫上软垫;健侧上肢、膝关节和髋关节则保持伸直状态。③患侧侧卧位。偏瘫侧上肢与躯干成90度角,手掌朝上;偏瘫侧下肢轻微弯曲,臀部保持正直。④坐位。指导病人保持头部正直,将枕头置于身后以保持其挺直,确保臀部重量均匀分布在髋部两侧;双手十指交叉放在桌面上。

2.3观察指标

①运动机能评估。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对两组病人的肢体功能进行量化评估,评分范围为0至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的运动功能越好。②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在干预前后,通过Barthel指数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评测,评分范围从0到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越佳。③生存质量评估。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F-36)作为评估工具,在护理期满后发放问卷,从生理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进行综合测评,分值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高。④护理依从性评估。根据病人对体位调整和功能锻炼的遵从情况,将其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个级别,计算总依从率,公式为:总依从率 =(完全依从+部分依从)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⑤患者满意度调查。病人在出院前,通过主观评价的方式对自己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评价标准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2.4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所得的资料整理成Excel表格,输入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达,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用t检验来表示,P<0.05是有统计上的差别。

3 结果

3.1两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 FMA评分及 Barthel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后 FMA评分和 Barthel指数明显增高(P<0.05)。参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n

时间

FMA评分

Barthel指数

对照组

50

干预前

39.64±1.90

37.02±5.10

干预后

56.43±6.08

58.75±5.12

试验组

50

干预前

39.71±1.85

37.17±4.98

干预后

70.80±5.77

71.26±6.73

3.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n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对照组

50

75.34±2.04

76.05±2.63

78.43±3.05

70.19±3.65

试验组

50

80.41±2.14

82.10±2.95

87.24±3.21

76.73±4.31

3.3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整体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n(%)]

组别

n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整体依从性

对照组

50

18(36.00)

22(44.00)

10(20.00)

40(80.00)

试验组

50

31(62.00)

17(34.00)

2(4.00)

48(96.00)

3.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整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整体满意度

对照组

50

19(38.00)

19(38.00)

12(24.00)

38(76.00)

试验组

50

29(58.00)

18(36.00)

3(6.00)

47(94.00)

4 讨论

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损害,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麻木等。中风病人一旦脱离危险状态,就会出现多种生理功能障碍,这是中风偏瘫最常见的症状。中风偏瘫是一种对侧肢体肌肉无力的疾病,可引起患肢的功能障碍,主要症状是活动受限,不能活动。有关研究显示,因其特殊的神经支配,多为交叉支配,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及偏瘫多发生于对侧。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亟需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参考文献

[1]蒋黎丽.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J]. 智慧健康, 2023, 9 (22): 222-226.

[2]嵇静,居长会.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J]. 名医, 2023, (10): 21-23.

[3]唐玲.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1, 25 (27): 3925-3927.

[4]曹霞. 对比分析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影响 [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 12 (23): 39-40.

[5]草代. 脑卒中偏瘫实施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J]. 心理月刊, 2020, 15 (09):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