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关爱护理模式对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整体式关爱护理模式对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价值研究

李倩

四川省旺苍县人民医院  628200

【摘 要】目的:探讨整体式关爱护理模式对结核病合并艾滋病(HIV)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患者进行调查,时间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式关爱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病合并HIV患者的护理中,使用整体式关爱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整体式关爱护理;结核病;艾滋病;效果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1]。艾滋病则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会增加患者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由于两种疾病本身都较复杂,且较为严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患者多数会因疾病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进而对治疗产生抗拒,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其对抗疾病得自信心,本次研究整体式关爱护理模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80例,均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设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80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范围22-68岁;具体信息详见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男女比例

年龄(岁)

病程(年)

对照组

40

22∶18

41.35±2.40

10.73±2.14

干预组

40

21∶19

41.23±2.21

10.64±2.16

t

0.050

0.233

0.187

P

0.823

0.817

0.852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认知功能正常者;研究前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沟通及认知障碍者;重大器官疾病者,如心脑肾肺;患者配合度较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并给予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内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整体式关爱护理,具体如下: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向患者提供有关他们的疾病、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的相关信息,通过耐心讲解疾病知识,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其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健康,同时应鼓励患者参与决策过程,确保他们的需求和偏好得到满足;积极与患者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患者营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社会环境,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挑战,可与心理咨询师合作,提供心理治疗,或与社区组织合作,提供支持团体和资源;持续监测患者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护理效果,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SAS及SDS各包含20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法,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焦虑,60-69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3]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 SPSS26.0 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进行描述。基线的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当p<0.05,则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分)

分组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60.23±2.22

45.65±2.11

60.11±1.35

42.09±1.12

对照组

40

60.31±2.07

51.23±2.01

60.20±1.12

50.08±1.45

t

-

0.167

12.110

0.325

27.581

p

-

0.868

0.000

0.746

0.000

3讨论

HIV病毒通过特异性攻击T淋巴细胞,破坏和侵害这些细胞,进而削弱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导致患者易患多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4]。肺结核是HIV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5]。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它们会相互影响,加重彼此的病情。HIV降低患者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使结核病更容易发生和恶化;同时,结核病也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使HIV病情更加严重[6]。由于受疾病影响,患者通常在临床治疗中会表现出消极状态,因此,鉴于该类患者的特殊性,应给予患者更多关注,以促进疾病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规护理往往注重疾病的生理治疗,而忽视患者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这种单一维度的护理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患者多重需求[7]。因此,探索一种更加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至关重要。整体式关爱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需求的护理模式。它强调跨学科团队合作,关注患者对疾病认知,给予社会支持、心理支持、生活习惯引导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通过为患者提供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8]。其次,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心态,提高治疗效果。患者除面临疾病本身的困扰外,还需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心理的压力。而整体式关爱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可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从而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其次,护理人员还会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增进与亲朋好友的联系,从而减轻患者的社会孤独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再者,该护理模式关注患者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和饮食计划,改善生活习惯,这种良好转变也能使患者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疾病,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整体式关爱护理模式能够改善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海先,杨丹凤,林春国. 整体式关爱护理模式对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价值分析[J]. 甘肃医药,2022,41(5):463-465.

[2] 张子彤. 探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6):120-121.

[3] 陈素绸,林秋娟. 关爱护理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4):3444-3445.

[4] 王 慧. 整体式关爱护理模式对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患者的价值分析[J]. 国际护理与健康,2023,4(5):12-13.

[5] 凌纯. 关爱护理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J]. 特别健康,2021(4):198-199.

[6] 刘小春,万春华,吴爱莲,等. “红丝带关爱中心”联合舒适护理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8):185-188.

[7] 赵春玉.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在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病人中的重要性[J]. 母婴世界,2020(27):239-240.

[8] 陆秀姿. 全程关爱护理模式对艾滋病病人不良情绪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特别健康,2022(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