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王世刚

沂水县水利局富官庄水利服务中心 山东省临沂市276400

摘要:农村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以及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由于不合理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不善加之自然条件的影响,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威胁到工程质量和安全,也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深入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于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的成功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相当关键。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建设;措施研究

一、引言

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旨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这些工程的实施,水土流失成为了一大难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还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水土流失的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气候降水,也有人为因素,比如工程设计的不合理以及施工过程中技术与管理的缺失。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因此,探索并实施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措施,不仅要求技术上的创新和改进,还需加强植被恢复、土地整治等生态保护措施;并且,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支持也是确保措施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

二、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自然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降雨量和植被覆盖等,固有的不可改变性和复杂性构成了水土流失的自然背景。自然因素的特点在于它们既是水土流失的直接触发源,也是通过与人为因素相互作用,间接加剧了流失的严重性。地形地貌是决定水土流失程度的首要自然因素之一。陡峭的山坡或丘陵区,水流速度快,冲刷力大,容易导致土壤侵蚀,特别是在施工期间,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水土流失将更为严重。植被覆盖度是自然因素中的又一个关键点。植被可以有效减缓雨水冲击力,增加地表粗糙度,促进水分渗透,从而减少径流速度和土壤流失。然而,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大面积的植被被清除,地面裸露,自然植被的这种保护机制暂时丧失,使得土壤更易被冲刷[1]

2.人为因素分析

人为因素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这类因素通常涉及施工活动的不当管理和技术操作的失误,直接影响了施工区域及其周边环境的稳定性。具体来说,人为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裸露的土地面积过大、施工过程中的土地管理不善、以及对施工影响评估的忽视。裸露的土地面积过大,是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明显表现。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期间,为了建设便利,常常会清除大面积植被,导致原本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流直接冲刷的植被覆盖不复存在。这不仅增加了土壤被侵蚀的可能性,还可能因为雨水冲刷而使土壤流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表形态改变。施工过程中的土地管理不善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这包括施工期间对土壤的保护措施不足,如未能及时覆盖裸露土地、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设备对地面造成过度压实等。这些行为减弱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对施工影响评估的忽视也是人为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程规划和施工前,缺乏对土壤侵蚀风险的充分评估和预测,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这种短视行为不仅增加了工程成本,还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社区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三、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不仅是实现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的基石,还是确保工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键。一方面,合理的设计与选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的规划阶段,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和选择工程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这一过程涉及到对地形、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旨在找到一个既能满足工程需求又能最小化环境影响的最佳方案。并且,合理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确保工程的长期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是对传统水利工程方法的重要补充。通过模拟自然系统的功能,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恢复和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建设人工湿地不仅能够提高水质,还能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同时减缓洪水。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关键是找到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点。这要求工程师和环境科学家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应用既能满足人类需求又不损害环境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合作,水利工程不仅能够实现其直接目的—如灌溉、供水、防洪等—同时也能促进地区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

2.植被恢复与土地整治措施

植被恢复与土地整治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也能显著提升土地的生态价值和农业生产潜力。通过恢复自然植被和优化土地使用,农村可以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和持久的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长期的福祉。植树造林与草地建设是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树种和草本植物,可以有效地固土护坡,减少雨水直接冲刷地面,从而大幅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植被的恢复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透气性,为农业生产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措施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对斜坡进行梯田化处理,可以有效地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分在土壤中的渗透时间,从而降低表面径流量和侵蚀力。同时,建立排水系统和保水措施,如小型蓄水池和水渠,不仅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还能在干旱季节为农业灌溉提供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不单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修复,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地整治,可以有效地提升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同时为农业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引入这样的措施,不仅展现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尊重,也体现了对未来世代负责的态度

[2]

3.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确保了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这一框架不仅指引工程的合规进行,而且通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促进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构成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遵循,从项目审批、设计、施工到验收各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比如,《水土保持法》明确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则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综合性规定,保障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政策支持方面,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和材料。例如,对于采用生态友好型施工方法和材料的项目,可能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或者税收减免,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负担,激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水土保护中来。政策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公私合营(PPP)模式等,引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程效率和效益。这种模式下,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还可以借助私营部门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

结语

面对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问题,施工团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有效治理。这包括优化工程设计、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加强植被恢复和土地整治,通过科学的方法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并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政策支持,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也是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在继续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吕小斌.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J].新农业,2023,(13):75.

[2]盛奇.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利工程建设措施[J].水上安全,2023,(0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