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扎染活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幼儿园扎染活动探究

何艳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丹溪幼儿园  655700

摘要扎染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无论染色工艺还是染色效果,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幼儿园作为一个艺术感受、表现、创造的重要场所,理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形式,营造多样化的艺术氛围。因此,扎染对于幼儿来说,既能满足他们对美的欣赏需求,又能根据其实际,引导他们学习、表现、创造与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的作品。然而,由于教师、幼儿对扎染的深入了解不足,在实践运用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旨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努力探寻扎染艺术在幼儿园的运用,并总结一些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便为这一艺术形式更好地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幼儿  扎染

扎染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它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主要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图案由于受到工艺制作的限制,不能像印花、提花图案那样精致,但是多种多样的扎法和染法不仅让图案呈现出自然美的艺术效果,而且变化多样,趣味无穷。扎染作品的颜色以青色、白色为主,对比明显,且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能营造一种古朴的意蕴。这项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主要分为汉族扎染、现代扎染、白族扎染、彝族扎染等。

之前,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这种艺术形式在传承和推广运用方面也受限颇多,在幼儿园的运用就更是少之又少。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资源的使用及网购的更加便捷,扎染便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幼儿所了解、运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在幼儿感受美的多样性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

与幼儿园常见的艺术形式不同,扎染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作品的色彩、图案、载体都独具特色。

首先,一般的绘画形式:水彩画、线描画、水墨画、脱水画等,其图案和色彩都是常见的、可预见性的,幼儿在绘制时便能大概想象出图画效果;但扎染却不一样,即便是用同一种捆扎技法来扎结,每次呈现的图案效果可能都不一样。况且,多种多样的捆扎方法能让图案出现千变万化的效果。

其次,幼儿园日常的绘画、手工形式,其使用的颜料五彩缤纷,因此,作品自然也是五颜六色的。长久以来,幼儿欣赏、感受到的色彩美都是这种风格的;扎染由于染料提取自植物“板蓝根”,染出的色彩为深浅不一的蓝色,配以白色纯棉布料,便出现了清新、淡雅的“青白之美”,从而为幼儿感受美提供了新的可能。当然,如今扎染的染料也有彩色的染色剂,但主要还是以纯天然的蓝色染料居多。

另外,幼儿园一般的绘画艺术,其作品大多通过不同的纸张为载体来呈现。而扎染的艺术载体则丰富得多,无论是白布,还是围巾、抱枕、袜子、衣服,亦或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布偶,只要是纯棉或丝制品,都能通过染色,呈现不同的花纹、图案。

因此,扎染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审美体验,更为幼儿园的艺术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在幼儿创造美的独特性方面提供了新的体验

对于孩子来说,扎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从来没接触过扎染的幼儿,只有先充分了解相关知识,欣赏过大量扎染作品后,才能对其产生初步兴趣,从而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其创作的独特性。

扎染实操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初次染色时,不可能直接染抱枕、衣服、布偶等,而是需要先了解扎染的基本知识,例如先把打湿的棉布扎结,扎结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扎法染出的花纹和图案也是不同的,扎好之后才能入染料里浸染等等。然后为幼儿准备较小的棉布块,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习各种不同的捆扎方法,为之后的活动做准备。

随后,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常见花纹、图案的染色方法。例如

扎染“蜘蛛网”,扎结时是用“中心点分段扎结”的方法;扎染“格子布”时,是用“折叠扎法”来扎结;扎染“美丽的花”、“树叶”等具体图案时,需用“平针缝绞法”(适合教师使用);扎染“水波纹”,扎结时则用“圆筒挤压法”进行;扎染其他的花纹、图案时,也有各自不同的扎结方法。

掌握了这些相对单一、较容易的技法后,幼儿不仅在扎结时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获得了“不同的扎结方法能染出相应不同的花纹、图案”这一扎染实操中非常关键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逐一对衣服等大件物品进行染色,从而在创造美的独特性方面获得新的体验。

三、在幼儿园环创的别样性方面突显了新的特色

众所周知,环境创设由于既能美化活动室内外,又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因此在幼儿园的运用非常广泛。然而,常见的环创材料、制作方法和形式虽然丰富多样,但特色并不明显。扎染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因此用于幼儿园的环创也别具一格。

首先,幼儿对环创的参与性更多了。在整个扎染过程中,除了调兑染液是由教师完成,其他环节如扎结、染色、洗布、晾晒都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便可完成。

其次,把幼儿作品用于环创中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参与扎染活动的兴趣。孩子们染出的一块块花纹、图案各具特色的布料只需简单处理就能悬挂于活动室墙壁上,或粘贴于室外软木墙上;抱枕、小布包、布偶等则可以摆放在室内各区域中,或装饰,或作为区域活动材料供幼儿使用,都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将幼儿的扎染作品用于环创,在装饰时,还需要教师通过蜡染完成一些图案精细的作品。然而因为蜡染中上蜡这一步骤较困难:且不说融化蜡的气味不太好闻,最重要的还是一不留神就晕开了,小心翼翼地上半天蜡,也不一定能得到期望中的图案效果。于是,有教师无意中发现了“型糊染”。“糊染”出来的图案无论色泽还是形体都与蜡染后的一样,而且,清洗时不需要像蜡染那样用沸水煮过之后才能使蜡脱离布料,而只需用清水一洗就可以。

这样一来,师幼作品的搭配运用便相得益彰,使幼儿园的环创有了新的特色。

四、在幼儿园文化建设方面注入了新的元素

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涵盖很多方面,例如团队建设、制度文化、学习文化、园所环境文化、精神文化等等。扎染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形式走入幼儿园,不仅在园内环境的创设,而且在教职工学习培训内容的拓展等方面,都打开了新的思路。

部分教师虽然对扎染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由于没经过专门的学习、培训,对扎染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若要独立完成各个步骤,染出成品,还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组织幼儿参与此类活动、用师幼的扎染作品来创设园内环境了。

但若是把这一艺术形式纳入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便有不一样的效果。首先,在幼儿园开展与扎染相关的课题研究,不仅能以点及面,带动更多的师幼了解、学习扎染,而且还能引领教师更深入地掌握扎染技能技巧。例如,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可以较容易地学会扎染的基本步骤,但如何独立调兑染液、如何染出更特别更复杂的花纹和图案等等,都是需要经过深入学习、反复实践的。其次,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扎染,并以此推动更多的班级幼儿尝试扎染实践活动,对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在“六一”活动中,部分班级组织幼儿进行扎染时装秀、扎染动物布偶等,既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又扩大了影响力,让更多的幼儿、家长了解和喜欢上了这一艺术形式,并积极尝试实践活动。总之,诸如此类的举措,不仅丰富了师幼的艺术感受,更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元素。

总之,扎染在幼儿园的运用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对师幼的艺术熏陶和影响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幼儿园运用得更广泛、更合理、更恰当,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日趋完善,真正为幼儿营造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朱辛伟著,《扎染新世界》,大象出版社出版。

2.周怡著,《扎染艺术设计新概念》,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3.赵亮、徐祖胜主编,《幼儿园文化建设指导与策略》,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丹溪幼儿园  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