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的探讨

梁馨月 徐丹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6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卫生问题日益凸显。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为企业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评价和管理职业病危害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如资质不符、技术能力不足、服务质量高等,这些问题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卫生;服务机构;风险管理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在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和标准不断完善,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包括资质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服务质量、法律法规意识等方面。然而,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尚有待深入。本研究旨在探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的实施策略,以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现状

1.1、技术风险管理

技术风险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随着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职业病危害因素也不断发生变化,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设备陈旧、人才缺乏等原因,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针对技术风险,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机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1.2、服务范围与能力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与防护用品的效果评价等。随着行业的发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服务范围上也逐渐拓展,涵盖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在服务能力方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需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和质量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部分机构已具备与国际接轨的服务水平。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的人才短缺、设备老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1.3、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

在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总体上仍有待提高。尽管相关法规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部分机构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忽视风险管理的现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风险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2.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通过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评估,为项目方提供合理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建议。在评价过程中,需重点关注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的环境、劳动者的个人防护以及设施设备的防护效果等方面。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有助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

2.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专业人员会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调查,识别和检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粉尘、噪声、辐射等。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为用人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议。此外,检测与评价结果还可为企业制定职业健康监测计划提供依据。

2.3、化学品毒性鉴定

化学品毒性鉴定是针对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的过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会通过对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毒理学参数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毒性鉴定结果有助于企业了解化学品的危险性,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同时,毒性鉴定为政府监管部门制定化学品安全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4、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

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主要针对放射性物质和辐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在这一环节中,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会对放射性物质的生产、储存、使用、处置等环节进行检测,评价放射卫生防护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可以确保放射性物质和辐射源的安全管理,降低放射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2.5、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效果评价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效果评价是评估企业职业病防治设施和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是否达到预期防护效果的过程。在此环节中,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会对企业所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实地考察和检测,分析其防护效果。根据评价结果,为企业提供改进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建议,确保劳动者在职业病危害环境中得到有效保护。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实施策略

3.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在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为了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首先需要不断完善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法律宣传和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3.2、强化资质审定与监管

强化资质审定与监管是确保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实施策略的关键环节。国家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行资质认可制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等级。资质审定部门要严格把关,确保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条件。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保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3.3、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

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是降低风险、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还要注重技术研究与创新,不断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整体技术服务水平。

3.4、加强风险沟通与协作

加强风险沟通与协作对于实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推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的交流合作,分享经验,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3.5、建立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应急预案应包括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责任分工、信息报告和救援流程等。同时,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减轻损失和风险。

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降低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体系,为劳动者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贺瑶瑶,赵发印,刘浪等.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现状[J].职业与健康,2022,38(06):852-855.

[2]牛东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困境中砥砺前行[J].劳动保护,2021,(04):19-22.

[3]黄晓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的探讨[J].山东化工,2018,47(13):183-185.

[4]朱方艳,王兴春,祝海珍等.关于现行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4,40(01):7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