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

宋维雄

宁夏中房集团西宁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优化设计方案以降低工程造价,并保证工程质量和功能需求。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比选、材料和设备选型的经济性分析、施工方案的优化与造价控制,以及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与造价影响评估。管理方法与手段涉及价值工程应用、限额设计、设计优化与调整、技术经济分析,以及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关键词:造价控制管理;设计方案优化;经济性分析

引言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是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关键时期,其造价控制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效益。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不仅要确保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还要兼顾工程质量和功能需求。

1.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目标

1.1 确保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设计方案经济合理。这就决定了设计方案既要达到功能、质量等基本要求,同时又要求在费用方面尽量有效率。经济合理性核心是在追求最佳性价比的前提下,通过准确的成本估算与预算控制来避免浪费无谓的损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计团队在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设备配置上都需考虑很多方面,并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1.2 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建设工程中设计阶段还有一项重要造价控制和管理目标就是要通过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该流程包括认真审查设计方案中的每个细节并确定成本节约机会。优化措施可包括使用经济有效的材料,改善施工方法和简化工程设计。该优化并不局限于降低物料成本,而是包含了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及降低日后维护与运营成本等策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设计与成本管理团队密切协作并持续关注市场动态与新技术。

1.3 保证工程质量和功能需求

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工程质量与功能需求,是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又一重点目标。既要追求成本效益,又要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标准及性能指标达到要求,从而保证建筑安全,耐用性及使用者舒适性。这就需要设计团队充分考虑材料的特性,施工工艺可行性,工程设计创新性等。同时还需认真分析工程的功能需求,以保证设计方案既能满足用户要求又能达到预期目的。

2.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比选

该流程包括综合评价不同设计方案,对比经济性,可行性和是否符合项目目标。优化和比选旨在确定最符合项目需求,最经济有效的设计方案。这就需要设计团队利用专业知识与经验来对方案功能布局,空间利用,美观度以及日后运营维护成本进行考量。比选时通过精确计算与模拟预测来评价各种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所产生的效果,以保证最终方案既满足各项基本需求,又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最大优越性。

2.2 材料、设备选型的经济性分析

在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还有一个核心部分就是对材料,设备选型进行经济性分析。恰当地选择材料与设备,对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过程包括综合评价可用材料与装置的特性,费用,供应情况及环境影响。经济性分析不只考虑初期购置费用,还需要对材料或者设备在寿命期内的运行,维修,替换费用进行分析,以确定全生命周期费用最小的方案。设计团队需要通过市场调研,技术分析以及成本预测来选择最具性价比的物资与装备。

2.3 施工方案的优化与造价控制

其中包括精心策划施工方法,过程及时间安排等,其目的是以提高施工效率的方式减少成本。高效的施工方案优化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寻求减少工时,节省材料,降低设备使用费用的可能。其中包括使用高效施工技术,优化人力资源分配,合理分配施工顺序的策略。在施工期间进行风险管理与成本监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必须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与变化做出反应,保证工程造价处于预算范围之内的管控,还能确保项目的进度与质量。

2.4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造价影响评估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情况及造价影响评价是造价控制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具有提高工程效率,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整体成本的潜能。所以设计团队有必要对这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适用性,经济性及对工程造价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进行评价。其中包括新技术引进之初投资成本,经营及维护成本变动情况,可能产生的长远经济效益等综合分析。

3.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3.1 价值工程应用

价值工程作为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高效手段,通过系统地分析工程项目功能费用,辨识和剔除不必要的费用,以提升工程价值。将价值工程运用到设计阶段,就意味着要深入考察每一个设计元素,以保证每一笔费用的输入能够带来功能上的价值最大化。其中涉及设计方案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与优化,包括材料选择,施工技术,设备配置。这样,设计团队就可以确定成本效益较低的设计环节并且提出更经济、更有效的替代方案以达到有效地控制成本而又不牺牲项目质量与性能。

3.2 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在预定成本限额范围内完成工程设计,需要设计者在设定成本框架下创造性地设计。通过制定清晰的成本限制、限额设计来迫使设计者兼顾经济性并促使他们寻求成本节约而又能达到功能与性能要求。该方法突出了成本意识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保证了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实践中限额设计要求设计团队与成本管理人员在项目前期紧密合作、明确成本目标、不断对设计过程进行成本估算及控制以保证设计结果不会超出预算。

3.3 设计优化与调整

设计优化与调整是造价控制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设计团队在设计阶段持续对方案进行审视和改进,寻求更为经济和高效的设计选择。通过细化设计,优化结构布局,合理选材及施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设计优化既注重降低费用,又保证设计质量与项目功能需求互不影响。这一过程需要设计师有创新思维并能不断地寻求成本节约可能,同时满足使用功能与技术标准。

3.4 技术经济分析

技术经济分析作为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各种设计方案经济性、技术性的综合评价来确定最优方案。这一分析涵盖了许多内容,其中包括计划的直接成本,运行和维护费用,时间,可靠性和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使设计团队能够对各方案综合效益进行客观评价,保证最终选定的设计方案在技术层面是可行的,在经济层面是合理的。

3.5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指的是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开始全面考虑从建设阶段到运营维护,再到最终报废的整个建设过程的成本。该分析方法有助于设计团队对设计方案经济性进行更加综合的评价,保证项目成本效益在长期内得到充分考虑。通过对工程初始投资,运行维护费用,更新改造成本和最终报废处置费用等进行分析,设计者能够确定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约机会。

结束语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合理的管理目标设定、全面的内容规划以及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优化工程造价,并保证工程质量和功能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创新,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为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梁永富.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J]. 城市建筑, 2020, 17 (24): 195-196.

[2]谭庆莲. 公路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及其管理工作研究[J]. 城市建筑, 2020, 17 (03): 191-192.

[3]高文. 建设单位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 (19): 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