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李欢欢1王瑞2

1.新疆新环监测检测研究院

2.新疆新特新能材料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农药残留检测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在农业生产现代化背景下,农药的过度使用加大了食品安全风险。采用高效准确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实际应用情况,有关单位有必要持续优化现有技术,并制定有效策略,以提升食品监管效能。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食品检测;应用

1食品农药残留分析

1.1基本概念

农药残留,就是在生物体培育过程中施加的农药并未完全代谢,从而使微量农药、代谢毒物和杂质等残留在食品制品中。这些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超出了安全标准,便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在现代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农药残留检测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1.2主要危害

通常情况下,食品农药残留的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药残留可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加重其肝肾负担,增加其患癌风险。(2)农药残留会对儿童的身体与脑部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使其出现性早熟、智力发育受阻等各种健康问题。(3)农药残留可导致基因突变和畸形儿等情况的发生。由此可见,食品农药残留对于食用者身体健康的危害性很大。因此,相关单位一定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避免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流入市场。

2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GC)主要应用在具有较强挥发性质,且即使高温状态下也不容易分解的农药成分分析检测。通常用高纯氮气作为流动相使用,在有色光谱中,根据不同成分产生的不同色相,查找样品中待测组成部分及相关干扰物质,进一步对农药做相关分析,发现其中的S/Pc1等原子。结合检测样品实际情况,选择如氮磷检测、电子捕获检测或者是火焰光度检测等仪器。相对来说,以上几种仪器都具有性能良好、敏感度高且选择性相对较强等优势。对毛细管色谱柱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其具有样品使用量较少、分离效率较高以及检测速度较快等特点,因此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的广泛性逐步提升,定量分析、定性研究中应用较为普遍。

2.2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利用液相色谱仪对食品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与气相色谱技术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使用液相柱进行分离,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物会以不同速率在柱子中被分离出来。分离后的农药残留物再经过检测器检测和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具有选择性高、分离效率高、精密度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性质复杂的食品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2.3色谱-质谱联用法

色谱-质谱联用法是一种利用色谱仪和质谱仪联合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实现对食品样品中农药残留物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在这一分析过程中,食品样品首先经过提取和分离处理,然后进入色谱仪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分离后的化合物进入质谱仪,通过母离子扫描或特定离子反应监测,进行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色谱-质谱联用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能够同时完成化合物结构分析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复杂食品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

2.4红外光谱法

不同农作物所使用的农药种类不同,但各种农药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光学特性。红外光谱法主要通过分析分子对红外光谱的吸收和散射特征,确定食品中所含有的农药成分。该技术具有分析准确、无破坏性等特征,在实际应用时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农药的检测,操作效率较高。红外光谱检测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1)样品处理,检测人员需要将样品粉末与无水氢氯酸混合,溶解后进行过滤处理,获得纯净的待检测样品;(2)红外光谱分析,借助红外光谱仪对待检测样品进行分析,绘制红外光谱图像;(3)对比确定,将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像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明确种类和数量。

2.5酶抑制率法

酶抑制率法是一种利用酶与农药残留物相互作用的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该方法基于酶与农药残留物之间的特异性反应,通过测量酶活性的变化来判断食品样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含量。在此过程中,食品样品经过提取和净化之后,会与特定的酶发生反应。而农药残留物与酶的结合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通过测量酶活性的变化,便可以确定食品样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含量。酶抑制率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快速筛查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食品样品的农药残留检测。

2.6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是利用微缩技术,根据分子间特异性及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命科学领域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硅芯片或者是玻璃芯片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他生物组分等进行检测的一种方式。生物芯片技术的核心是“微量点样”“光导”两个阶段,利用其将分子最大程度固化在不同媒介中,形成相对密集的分子编码序列。该检测技术利用激光对混种杂交之后的分子等进行共聚扫描,进一步将其转化为相应信息,可准确分析、获得食品中残留的病原菌以及农药残留量等数据,由此判断食品是否合格。

3农药残留检测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策略

3.1提升检测人员技术水平

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资质才能出具相关报告,这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极为关键。尤其是在检测技术不断优化提升的当下,检测人员的水平也必须随之提升,才能更加严谨规范地执行检测工作。对此,检测机构应当从两方面入手,提升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1)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和责任意识培养。定期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引进并推广先进检测技术,做好考核工作,确保检测人员切实掌握操作技术;做好职业道德和责任培训,激发检测人员责任意识,使其自觉遵守工作规范。(2)加强对检测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监管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不定期检查检测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监督解决。

3.2严格控制检测环境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对周围检测环境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检测人员要将重点放在对外部环境监测上,尽量避免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在检测过程中,要确保检测场地比较干净,防止后台杂物对食品农药残留结果造成影响。为了保证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仪器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对检测仪器设备及时的清洗和保养,对农药残留样本科学合理储存,以便让检验结果更准确。

3.3控制检测流程

在使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明确定义检测技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并有效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此外,加强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对检测方案的预先规划和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措施有助于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4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至关重要。为降低农药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不仅要做好农药使用的控制工作,还要做好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农产品种植所使用的农药种类日益多样,农药残留检测的难度明显提升,对此,检测机构和相关人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不断完善检测流程,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现代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食品工业,2023(20):62-64.

[2]苏雅拉.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优化措施[J].农家参谋,2022(19):61-63.

[3]宋小龙.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析[J].现代食品,2023,29(8):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