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觉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学习任务群视觉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简嘉苗

茂名市东湾学校525000

2022版课程标准出台后,“学习任务群”成了一个新名词,教师 们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产生许多疑惑。本文将以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为例,从“明晰与确定学习任务群”“单 元内容的整体把握”“单元内容重整与安排”“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

”“单元学习评价的多样性”这五个方面谈谈个人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单元整体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   传统文

一、明晰与确定学习任务群

2022版新课标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如此定义:本学习任 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

础。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识字单元,围绕着传统 文化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让学生进行识 字、学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从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上分析

它应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

二、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

基于对这一学习任务群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来分析二年级下册第3

单元所处的单元背景。

(一)纵向统揽,把握学情

把握学情方能准确定下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的目标方向。

1


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教材在第一学段编排了内容独立但而又互相联系的六个识字单元。一年级上册的识字单元带领学生了解了象形字  的构字特点和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初步发掘汉字的魅力;一年级下册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并了解形声字偏旁的意义;二年  级上册则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歌谣来识记汉字,培养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的意识。

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有相对一定的的识 字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的识字方法。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

语境中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联结传承传统文化识字,更加注重汉字与生

活的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横向分析,提炼目标

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神州谣》歌颂了  祖国大地的美景和各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传统节日》写了我国  传统节日及相应的习俗。《“”的故事》属于说明性的文章,介绍  了“”字的演变及其表示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整理汉字部首  的范例。《中国美食》属于看图识词,在物和词之间建立了联系,让  学生通过识物来识词、识字。本单元“会写字”多为形声字,课后练  习、语文园地也围绕着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来设计的识字内容,

让学生发现规律,从而掌握自主识字。

在整体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学习领域对 第一学段的学段要求,以及学习任务群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对 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要求,我们确定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从三个角度 进行表述:一是学生将知道什么,二是学生将理解什么,三是学生将

能够什么。

2


1.学生将知道

(1)知道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认识60个生字,掌握

多音字“漂”“炸”,规范、美观书写36个生字,掌握36个新词。

(2)知道不同偏旁可能指向同一意思。

(3)知道“鹿、金”等字既是独立字,也可以作为部首,属于部

首字,提高运用部首字查字的能力。

(4)积累“炎黄子孙、神州大地”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四字词语,

了解和积累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组合。

2.学生将理解

理解汉字蕴含着祖先的创造智慧,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学生将能够

(1)能利用形旁表意、借助图片等多种方法识字,把握汉字构字

规律。

(2)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

(3)能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发现汉字中音、形、义之间

的关系,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趣味。

三、单元内容重整与安排

(一)创设主题情境,制定学习任务

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时,我们整合了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兼顾 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可行性,创设了一个大的情境——探究汉字魅

力,传承中华文化。

(二)理清逻辑结构,整合教学内容

基于对教材和单元整体的把握,我们重整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任务一:识中华汉字,感山河壮丽:《神州谣》+日积月累三

任务二:研节日汉字,享习俗趣味:《传统节日》+日积月累七

3


任务三:寻汉字根源,讲汉字故事:《“”的故事》+“字词句

运用”+“我的发现”

任务四:感汉字魅力,烹中华美味:《中国美食》+“识字加油站

四、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一)任务一:识中华汉字,感山河壮丽

《神州谣》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 的过程中体会歌谣的韵律之美,识记生字,感受中华地大物博,山川

秀丽,体会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这个任务群下,我们设计了这样三个连贯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代入角色

从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到即将在茂名举办的省运会,中国吸引了 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旅游参观。同学们,假如你们作为一名小导 游,向外国旅客介绍山河大川,你会如何介绍呢?

你知道中国的别称 还有什么吗?在本单元有一篇课文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引导学 生进入《神州谣》的学习,了解“神州”是中国的别称,通过字形演

变的图片理解象形字“州”的内涵,并联系生活词语进行识字。

活动二:小组合作,语境识字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圈画表示祖国的山川美景,小组交流自己

的答案和理解。小组汇报总结词语,通过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奔

“涌”“长”和“耸”等动词,让学生结合词义体会祖国山河壮丽的

景象,丰富词汇量。接着,让学生分享提前搜集关于宝岛台湾的资料,

理解祖国各族各地一家亲,为祖国繁荣努力奋斗的共同心愿。

活动三:反复诵读,赞颂祖国

在分组朗读、挖空诵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谣节奏的

轻快,律动的优美,深化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入本

4


单元“日积月累”内容,简单拓展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来源,通过

看图识记等形式巩固生字,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学习的兴趣。

(二)任务二:研节日汉字,享习俗趣味

《传统节日》这篇文章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文化,我们通 过三个闯关活动,让学生既识字、识词、学文,又感知传统节日的魅

力。

活动一:“识排传统节日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七个传统节日,句式工整,读来朗 朗上口。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画出文中节日,认识并积累“春”等节日的名称及其“别名”,在梳理中了解了节日名称的构字、 构词的规律。通过开火车读、出示图片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记节日名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最后,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 时间轴,识记和理清节日名与四时顺序的关系。通过节日名称的识、 读、排等学习,学生将汉字与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在体验中感受中

华文化的魅力。

活动二:“体验节日趣味

为了丰富节日的体验,我们设计了节日习俗的抢答环节,让学生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梳理节日名称、活动与美食之间的关联,如“春节——春联——饺子”“端午——龙舟——粽子”等,将散点式识记  变为有联系的积累。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抢答游戏过程中,运用联系生活达到识字目的,再拓展其他节日的风俗,加深文化体验,避免了脱

离实际的机械识记,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活动三:“分享字词故事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与节日相关的字词,如“年”“福

等,制作节日汉字词卡,用词语展现节日的场景,讲述汉字中藏着的

5


节日故事。同时,通过园地七中的《二十四节气歌》,让孩子进一步感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学生通过积累与节日、节气相关的汉字,

梳理并发现汉字结构与节日、节气之间的规律与联系。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22.4.

[2]   王崧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案例式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何捷.语文“新课标”一线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

22.11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