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戏曲传承及发展对策分析

/ 2

武汉市戏曲传承及发展对策分析

肖牡丹1张婧怡2

文华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 430400

武汉市戏曲文化具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专属的领域独放异彩。可是近年来,由于受到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冲击,武汉地方戏曲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如何振兴地方戏曲,让地方戏曲能够焕发生机,这是一个时代的重大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分析武汉地方戏曲的现状及其成因,并试图找出其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武汉;戏曲;对策

武汉民俗文化精彩纷呈,优秀传统戏曲艺术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武汉本土不仅诞生了汉剧,楚戏,而且还以广阔的文化胸襟容纳了京剧、黄梅戏、豫剧、评剧、话剧等各种文化形式,让各种传统文艺艺术在城市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

而如今,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不断冲击,戏曲艺术传承日渐式微,戏曲受众群体狭窄,缺乏良好的戏曲生态环境;戏曲市场呼唤名家名角,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相关设施落后,缺乏专业的戏曲剧场和戏曲文化展示场地。

一、武汉市戏曲现状之成因分析

(一)文化产品多样化、多元文化对传统戏曲带来极大冲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繁荣,电视机、广播节目、报刊、杂志、期刊和互联网带来了多样化的产品服务,从而导致戏曲产业的空间急剧萎缩,传统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伴随着大家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人性化、实用化、多样化,尤其是对生活快节奏的青年人而言,戏曲对这一人群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严重降低。

市场就像一块大饼,当其他行业占据了更多的位置,那么留给戏曲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实际上这不但是武汉地区戏曲遭遇的问题,也是全国各地戏曲发展面对的普遍性问题。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极大制约地方戏曲发展

从管理体制的角度来看,不同的管理体制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对于很多已经转为企业的剧院来说,没有丰厚的薪酬待遇,就意味着很难引进大批量的优秀人才,为戏曲界培养冉冉升起的新星也将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下,多劳多得与少劳多得的差距太小,很难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工作没有积极性,自然会效率低下。如由于体制原因,一些剧院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人才梯队建设滞后,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其次,人才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整体相对偏低;第三,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都是制约武汉戏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三)特色武汉戏码头缺乏宣传力度,尚未形成成熟的戏曲文化产业链

“武汉戏码头”历史感深远,但如今,人们对“戏码头”文化却不慎了解,这侧面反映了宣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从戏曲文化的宣传角度来看,传播方式还比较传统,新媒体时代的便利没有被好好利用。推广武汉的“戏曲大码头”,就要好好利用互联网,将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策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同时也要利用好武汉市已有的文化资源,将武汉的汉绣、茶文化等传统文化进行整合,联合旅游、科技、网络,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北京市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听京剧、登长城、吃烤鸭、游故宫"俨然已经成为了北京的文化招牌,再加上宣传力度大,导致游客都按照这一路线进行游玩。在这一点上,武汉的戏曲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戏剧文化产业链也不够完整。若是能充分利用好武汉市现有的文旅资源,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宣传上进行创新探索,则有可能对武汉乃至湖北省的戏曲旅游业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带动戏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武汉市戏曲振兴对策研究

(一)有“人”演戏,有“戏”可演

1.推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

地方戏曲后继无人是地方戏曲局面惨淡的根本原因之一。培养戏曲专门人才,是戏曲发展的当务之急。为保护和传承濒危地方剧种,防止地方戏曲出现无人学、无人教、无人演、无人看的“四无”局面,就要尽快采取相关的切实措施,对现有的非遗传承人给予政策保护与经济支持,加强对地方戏曲人才的培养,如大力实施“薪火相传名家传艺”计划、“筑巢引凤”计划等。总而言之,要想进一步做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就必须在人才培养的政策上花心思。建立健全戏曲保护与传承工作体系与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只有把这些都做好,才能优化戏曲生态环境,促进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2.结合当下流行元素创新戏曲剧本

现当下的戏曲不流行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剧本老套,状元及第、才子佳人等等,不注重创新。的确,在任何一个领域,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淘汰。观众想要看到的是新元素,新鲜感。因此,如果想要戏曲再度流行起来,那么戏曲剧本的编剧就需要有专门人士多下功夫。结合时代流行元素,在原来的剧本上进行再度创新,这样不仅可以让原来的老观众感觉到耳目一新,还可以吸引一批对新剧本感兴趣的观众。当然,原创剧本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如果能够融入一些当下流行的戏曲文化元素和时代元素,就能够达到更加完美的呈现效果。

(二)充分重视戏曲并且加强文化宣传工作

1.开展戏曲进

校园活动,校园沉浸式撒播戏曲魅力

戏曲进校园,扩大戏曲艺术受众,这是非常好的一条途径。戏曲文化本就是我们国家的国粹,让学生在早期就接触到戏曲,能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戏曲文化的兴趣爱好。武汉市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带头弘扬戏曲文化,并且组织一批内容精彩、迎合学生审美习惯的优秀戏曲作品进校园,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在观看戏曲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魅力。此外,组织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面向学生,开展戏曲专题讲座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通过这种形式宣传戏曲知识,让广大师生在观看优秀戏曲作品的同时,寻找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开展戏曲进社区活动,让戏曲进入百姓生活

社区是一个缩小化的大环境,戏曲进社区,在国外有较好的先例。让广大群众了解到戏曲艺术,使他们能够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精神文明需求也在不断高涨,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戏曲进社区”,政府牵头,组织一批优秀剧团深入社区进行巡回演出,可以极大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有利于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提高国民艺术素养。

3.利用网络平台创新观演法,新方式宣传戏曲文化

无论是哪一种文化的输出,现场观看所带来的体验永远是最极致的,最沉浸式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在已经有技术手段可以复刻戏曲舞台,让观众仅仅通过网络就可以体验戏曲文化现场表演的魅力。更有许多账号通过网络直播等技术来进行戏曲艺术的传播与推广,让人们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精彩的戏曲表演。创新观演法,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化。

参考文献:

1.秦萍.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J].才智,2013(20).

2.王谦、柳青、朱玲玲,等.振兴武汉“戏剧大码头”提升文化软实力[J].长江论坛,2018(5).

3.周希正,陈子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汉剧现状及非主流传承方式[J].湖北社会科学,2013 (03).

4.杨童舒.汉剧与民间文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李任.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6.董晓茜.汉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7.陈庚.湖北楚剧的传承与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肖牡丹,1983.2,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非遗文化及语言学。
本论文发表受武汉研究院开放性课题《“活态”视域下武汉市非遗保护策略研究(IWHS20202079)》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