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水利工程标准化:融合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面向未来的水利工程标准化:融合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

阿卜杜萨拉木·图拉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新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841506)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现代水利工程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在水利工程标准化中的应用意义及其对策,旨在提出一套融合这两大元素的水利工程标准化新模式。通过分析数字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加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建设及增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角色,并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下的工程设计、评价标准,本文提出构建统一数字平台、推广智慧水利应用等对策,以期达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数字技术;绿色发展理念;水利工程标准化;智慧水利;绿色低碳建设

引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传统水利工程面临着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思维和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数字技术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合为水利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详细分析了将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应用于水利工程标准化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优化水资源配置,还能提升工程的环境友好性,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在水利工程标准化中的应用意义

1.1 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特别是对于水资源管理而言,数字技术提供了一个高效、精确的管理手段。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测,极大地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通过安装感知器来收集各类水文信息,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可对水资源状况进行准确评估,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国这样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区域水问题突出的国家,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尤为重要。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还能引导社会公众更合理地使用水资源,比如通过智能水表等设备,提高居民对水资源消耗的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整体管理效率。

1.2 加强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

水利工程作为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设施,在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时,其抵御灾害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借助于数字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可以加强水利工程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对降雨量、水位、泥石流等多种因素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提前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实现对潜在灾害的早预警,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减轻灾害损失[1]。在中国,水灾频发的背景下,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水利工程防灾减灾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例如,在南方地区,利用数字化水情监测系统,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汛期洪水带来的影响;在西北干旱地区,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地下水位变化,为抗旱提供科学依据。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防灾减灾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也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1.3 促进水利工程的绿色低碳建设

融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水利工程标准化,旨在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向绿色低碳转型。通过采用节能材料、绿色施工技术等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利用数字技术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建设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水利工程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中国推进绿色水利工程建设的进程中,数字技术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结合发挥着核心作用。例如,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设计阶段进行能效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工程设计更加科学环保;利用智慧水利平台进行项目管理,不仅提升了工程建设的效率,还降低了环境污染。这种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1.4 增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公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发布水利工程信息,增强信息透明度,方便公众了解工程进展和水资源管理情况[2]。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决策和监督中来,形成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三方共同参与的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在中国,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公众参与水利工程的意识逐渐增强,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这一过程。通过在线公众参与平台,不仅提高了水利工程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还强化了社会监督机制,促使水利工程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体系。

二、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在水利工程标准化中的应用对策

2.1 构建统一的数字技术平台

在面向未来的水利工程标准化工作中,构建一个统一的数字技术平台至关重要。这样的平台能够集成和共享水资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降雨量、河流流量、水库容量以及用水量等信息。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平台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监测和分析服务,帮助决策者更精准地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例如,通过预测性分析,可以及时预见水资源的短缺或过剩情况,从而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潜在的水灾害或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构建该平台还需要解决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的问题。为此,必须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确保各级水利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乃至民众都能方便地接入和使用这个平台。此外,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平台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2.2 引进绿色工程设计和评价标准

绿色工程设计和评价标准的引进,是实现水利工程绿色低碳建设的关键一步。这套标准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纳入工程设计的核心,要求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各环节均须考虑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3]。比如,在水库和灌溉系统的设计中,就需采用节水型设计,并尽可能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材料,同时还需确保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实施这些绿色标准,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研究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南和评价方法。这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挑战,还需要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比如,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采用绿色设计和建造方法。

2.3 推广智慧水利应用

智慧水利的推广应用是促进水利工程高效、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对水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对灌溉、排涝、水质监测等多个环节的实时控制和调度。例如,智能灌溉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自动调整灌溉计划,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智慧水利还可以增强水利工程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公众可以实时获取水库水位、河流流量等信息,参与到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中来。

2.4 加强跨部门与区域合作

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因此,加强跨部门与区域之间的合作对于实现水利工程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合作平台,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政策法规的统一和项目规划的协同,从而有效解决水资源管理中的跨界水问题、污染控制等问题。区域合作不仅限于行政区划内部,还应拓展到跨流域、跨国界的水资源合作[4]。针对跨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需要相关各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科技交流、共建项目等形式深化合作。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明确了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在水利工程标准化中的重要作用与应用对策。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未来,需加强跨部门和区域的合作,共同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水利工程标净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生态性,真正走上一条数字化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鲁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新潮电子, 2023(8):112-114.

[2]杨晗.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水电水利, 2022, 6(3):71-73.

[3]廖欢.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红水河, 2022, 41(5):80-83.

[4]陈静静.绿色发展理念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23(7):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