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路桥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王瑞

鄂尔多斯市天基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017000

摘要:路桥工程建设下软土地基施工能够为基础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地基不稳对路基、路面所具有的影响都是大的,由此还要做好基础处理工作。文章对软土地基对公路桥梁施工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路桥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地基处理;软基处理

引言

在开展城市公路工程建设时,经常会出现软土地基,如果未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将会造成城市公路投入运营后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导致公路路面直接受到破坏。软土的流塑性较强,城市公路运营后长期受交通荷载作用,软土可能出现严重的塑性流动,易造成路基边坡受到挤压而出现变形的问题,甚至直接出现路基坍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城市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1软土地基施工原则

第一,系统性。整体施工需要对施工条件与地基条件等各项内容进行充分分析,需要掌握软土地基生成与排水条件等各项信息,明确填土形状和土质常熟等各项资料,掌握公路桥梁工程技术要求和等级等相关知识,通过系统性分析,确定最佳施工方。第二,适宜性。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适宜性原则,对原有公路桥梁地基基础进行充分分析,选择和地基密实度要求相对较为符合的回填材料进行填土处理,并且保证完成填土施工之后的沉降率能够被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采取适合的处理方法,对软土地基施工后所存在各种问题进行妥善处置,确保地基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均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第三,综合性。做好稳定性与沉降等各种问题的处理,选择两种及以上施工技术,通过组合处理的方式,利用综合处理手段高质量完成软土地基强度提升以及排水固结等一系列操作。通过先在地基上施加静荷载,再利用旋转、翻松等处理方法进行地基局部软土改良,配合高强度土工格编织物进行加筋路堤修建,以便达到提升软土地基强度的目标。

2软土地基对公路桥梁施工的影响

软土地基的特点决定其科学处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公路桥梁工程作为城市公路运输体系内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较高标准,不仅需要按照相应的公路等级进行施工作业,而且需要提升公路桥梁工程的耐久性、通行舒适度。当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遇到软土地基问题时,需要做好前期勘察调研工作,全面采集施工路段的地形地貌、土质条件、水文环境等资料,了解软弱土层的结构特性及理化性质,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施工环境以及施工要求等选择适宜、可靠且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与此同时,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在公路桥梁施工中不能采用传统的压实施工方法,而是要结合排水措施、加固措施等有效排除土层内多余水分,检验路基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施工作业。除此之外,软土地基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会因其特性导致公路桥梁在后续使用中出现不均匀沉降,进而诱发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软土地基施工中要充分考虑路基承载力、强度等对后续公路桥梁通行的影响,不断提高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水平,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以此消除质量病害与安全隐患。

3路桥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1强夯法

首先,夯实设备的选择是强夯法中的关键步骤。常见的夯实设备包括重锤式夯实机和振动夯实机。重锤式夯实机通过提升和释放重锤,使其自由落下并施加冲击力,从而实现地基的夯实。振动夯实机则利用振动力在地基中形成往复振动,使地基颗粒重新排列并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夯实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地基类型、软弱程度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选择。其次,夯击能量是强夯法中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夯击能量的大小与夯实效果直接相关。夯击能量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土质特性、软弱程度和设计要求等因素。通常夯击能量的范围可在1000~2000J/击之间,或夯击次数在40~60击/分钟之间。再次,夯击频率也是强夯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在实际施工中,一般的夯击频率可在500~800次/分钟之间进行调整。最后,夯实桩的布设密度取决于地基的软弱程度和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桩的间距可在1~3m之间。具体的布设密度和间距需要根据工程设计和地基情况进行合理确定。通过强夯法,可以使软土地基中存在的软弱土层得到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软基处理效果。

3.2排水加固法

软土地基的含水率非常高,通常情况下能达到25%以上,有些软土地基的含水率甚至能达到50%,过高含水率的软土地基已不适用于强夯法,需要将软土地基的水分排出,使土层中的水分含量减少,从而提升软土的强度及稳定性。软土地基采用的排水技术一般是针对表层和深层进行排水,有效的排水技术是实现土层加固的重要条件。表层排水一般采用土壤排水技术,该技术是在土壤表层上面铺垫一层大小均匀的中等粒度砂石,从而减少软土地基表层的水分。也可以采用压力排水技术提升排水能力,使软土层发生沉降,并得到压实,这种加速排水的方法可以与土壤排水联合进行,从而加快排水速度。软土地基采用的深排水技术是重点,可以采用压实技术联合排水井,有效处理软土地基。

3.3深层搅拌法加固法

搅拌桩法是指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与软土地基内的软弱土层拌和均匀,使软弱土层固结后达到设计强度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处理,清除待处理范围内的淤泥、杂物,保持沿线道路畅通,若场地承载力不足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施工场地可以满足50t及以上机械设备行走与运行要求。同时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利用塔吊完成搅拌机械的吊运及安装,连接好管线并测试机械设备性能,调试机械设备参数使其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完成准备工作后进行成桩试验,严格按照成桩试验中的配合比搅拌材料,防止材料离析。在实际施工中,将水泥浆液倒入集料斗内,集料斗中要设置过滤装置,防止块状物损坏机械设备。在喷浆搅拌时采用边喷浆、边提升的作业方法,提升速度控制在0.5~0.8m/min。当钻头提升至距离水泥浆液表面1m时放慢提升速度,喷浆口即将出浆液表面时停止提升并以一定的速度搅拌水泥砂浆,使上层水泥砂浆混合均匀。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喷浆压力、喷浆速度等各项施工参数的变化情况,施工后对成桩质量进行检验。

3.4填充法

在具体建设时,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状况,来对片状石块加以筛选,以便于实现优化路基承载力的平衡性。而如果石块的体量相对较大,则需要通过合理使用大型机具,对岩石实施合理的粉碎处理作业,然后再通过分层铺设形式的应用,来增加对软土地基的整体填充效果。由于填充法的应用流程相对较为简单,其填充原材料资金投入成本比较低廉,来源范围也相当广阔,因而能够明显降低施工作业的复杂度,同时改善了路桥路基的均匀性,使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抗压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在运用此种方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也存在一定施工束缚性,即是对石块的选择与填充提出了较高要求,若施工作业人员无法对石块进行均匀性的填充,则十分容易发生路面坑洼情况,对人们的安全行车极为不利,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路桥工程的应用年限,可见,填充法比较适合应用在容易积水的软土地基施工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具有压缩量大、透水性差、触变性及流变性的特点,会降低地基强度及承载力,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施工单位要强化软土地基处理工作,制定技术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开展地基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师燕华,王春晓.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探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2,38(12):196-197.

[2]郭旭.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探究[J].工程与建设,2021,35(6):121-122,125.

[3]王志宇.公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1,42(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