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阳江漆画传统与创新的伉合

/ 2

当代阳江漆画传统与创新的伉合

刘敏春,张景青,凌艺源,刘文怡,文诗婷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广东 清远,511500

[摘要]

阳江漆画是一门艺术,它由漆器艺术发展而来,至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加之其材质丰富,色彩表现和造型能力无所不能。但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阳江漆画已经不符合当代审美的标准,怎样既保有传统阳江漆画的审美精华及特别的材料与技艺的美学价值,又要实现现代审美需要的新颖的突破表现,是每一位手艺人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因此需要积极运用创新思维,不断地在表现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此推动阳江漆画发展,使其文化精神反映出当代人的审美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阳江漆画、传统、创新

一、传统阳江漆画的介绍

阳江漆画作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新的延续,拥有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在创作中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阳江漆画本身也具有地域性强、耐磨防、历久弥新等特点,阳江漆艺主要采用天然生漆,后因生漆不能满足需求,又开发出代用涂料腰果漆,被称为“阳江漆”。除了用漆,还需要准备贴上贝壳、蛋壳、金箔、银箔等材料,而不同材料的使用会使整幅阳江漆画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层析和广阔的空间,再加上打磨、抛光、彰髹等技法,整体就呈现出“光、滑、平”的体征。传统阳江漆画既是艺术品,又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但阳江漆画发展至近现代也出现了传承停滞问题,传统阳江漆画由于缺乏创新能力,逐渐也不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因此探索传统阳江漆画的创新保护传承新方式是十分关键的。

二、阳江漆画传播过程中现存问题

1、传播方式过于单一

阳江地区阳江漆画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师徒相传为主,这种单一的传承方式具有一定的负面性,我们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想问题,传承的局限性以及单一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学者对漆画学习的感兴趣程度;同时由于许多老一辈手工艺人的较为保守思想的影响,阻碍了很多传承人的出现。这些情况的出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性传承危害会越来越明显。

2、漆画制作人员少

一副阳江漆画的制作手工艺链条很长,从灰地到胎骨再到油漆,每道工序都要扎实的基本功。比如漆艺胎骨制作过程中的刮灰工种,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能。漆画制作要日积月累,整个大系统的阳江漆器装饰技艺要学好,需要十几二十年的学习,这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并且从事漆画创作挣不了多少钱,工作也很辛苦,这都是从业人员少的主要原因,也导致阳江漆画的传播受到限制。

四、新时代背景下传统阳江漆画创新的具体措施

1、创新阳江漆画,用“文创”的方式

   文创,以文化、创意、创新为核心价值,更是当代的延续和传承。设计的文创产品,更多的是把阳江漆画寄托于产品上,通过赋予其价值使之产品化,让阳江漆画活在当下,并融入人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保持阳江漆画的生命力,以恰当的创意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消费需求,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提供差异化的精神体验。“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匠人们在注重当代审美性和功能性的同时,不断精进漆画技艺,设计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漆抱枕、漆项链、漆手镯、漆扇子等等,代表着阳江审美与生活功用的文创产品可以融入人们的当代生活。手工艺人在创新产品的同时,要结合自身非遗经验,也要注重整体风格的统一输出,紧紧围绕阳江的文化特色,以创新设计为发力点,或立足阳江漆画的特色,或主打个性化、定制化的小众需求,用当下的时代语言让阳江漆画不断创新,并很好的传承下去。如今,非遗文创产业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用“文创”的方式进行创新无疑也是一条重要路径。

2、活化利用,实现文旅结合

我国的西南地区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而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的阳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中转口岸。阳江除了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之外,当地也是山清水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拥有文化与环境的双重优势,这也成功推动阳江旅游产业的日渐发展。将阳江漆画元素与旅游纪念品相融合也是创新传统阳江漆画的重要路径,不仅提高阳江漆画的影响力,打造阳江城市非遗名片,让游客经过自身的深度体验读懂阳江漆画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发现其精妙之处,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传承与保护也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设计阳江旅游纪念品的时候,要着重彰显阳江漆画的艺术特征,再融入阳江当地特色,赋予纪念品浓厚的底蕴风情和文化底蕴,以此借助文旅融合契机,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将阳江漆画通过“旅游+非遗”的方式推向大众。

3、新媒体时代下漆画的传播

在新型传播媒介飞速发展的今天,适应和探索新的传播路径至关重要,但阳江漆画的传播方式较为传统,大多还是以老一辈口述和旅游景点为主,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漆画的传播和发展。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在各大新媒体平台“非遗合伙人计划”相关视频的发布者中,超六成是“90后”,许多年轻人正在用新颖的创作影响着更多还不了解非遗文化的人。由此将阳江漆画以新媒体、公众号、电子文学作品、互联网加入现代社交传播软件(如抖音、微信等)新兴媒体软件传播已刻不容缓。通过利用新媒体将漆画文创产品展现在各大平台上进行创新宣传,根据不同的时期再对漆画的内容进行更新,赋予大众一种不一样的眼界体验感,让漆画的推广效果得到不一样的成长阶段。采用新媒体等传播方式有利于短时间弥补宣传力度,打通了多通道、多时空、全方位的多元新型传播方式,将阳江漆画所内含的精神凝结于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阳江漆画的传播方式与大众需求传播方式不同的矛盾。

4、漆画文化教育革新势在必得

     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可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宝贵作用,《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公约》承认“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漆画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年轻一代手工艺人的传承发展。将“非遗”融入学校教育,可以产生许多积极成效,将有助于其传承和发挥其力量,也有助于增强文化创新能力。通过以学校为传播媒介及创新方向,探索性地构建高校漆画教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让漆画传统手工艺人将漆画文化知识融入课堂之中,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传承模式不断发展和创新下去,让年轻一代成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益者和传承者。

六、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一代代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需要外部的保护,内部也需要自己创新。阳江漆画不仅是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更是文化遗产的当代应用和创新性发展对象,它的发展更是需要借助创新的力量,用当下的时代语言来破解它,让阳江漆画不断创新,并很好地传承下去。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传统工艺,并非截然对立,而是能够协调共生、并行不悖,无论是缺了哪一方面,阳江漆画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阳江漆画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艺术家们不断不断实践、艰苦摸索创造出来的,更是需要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我们发挥自己的力量,不仅如此,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当今时代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因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命脉。因此,非遗若不能随着时代演进和发展,必然会缺失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冯欣月,夏楚惠,漆画艺术中材质语言的创新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1

[2]敖道金,阳江漆艺元素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8

[3]叶志豪,新文创背景下传统漆艺活化的路径探索[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