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三维CT技术在元器件失效分析中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X射线三维CT技术在元器件失效分析中运用研究

杨明辉

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贵州省凯里市  556000

摘要:现阶段,在电子信息技术时代,为实现新技术革命目标,电器、仪器仪表等行业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电子元器件作为其广泛应用的产品,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受力形式的不同,会产生多种失效原因,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对此,本文针对X射线三维CT技术在元器件失效分析中运用展开分析,结合时效影响因素,加强对其内部结构的探索,在有效增加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对电子元器件整体保护水平。

关键词:元器件失效X射线三维CT技术多视角图像成像;虚拟开帽操作

引言:从根本上来说,X射线三维CT技术穿透性较强,与其他可见光成像技术相比,可以精准查看物体内部情况。在现代化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相关人员可合理选择图像处理技术,对元器件等重要部件进行查看。由于电子元器件设计、制造技术集成度逐渐增加,其对于非破坏检测技术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分析手段无法满足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要求,其内部结构的复杂性、种类的多样性、材料的特殊性,均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需求,运用X射线三维CT技术,提高整体检测效果。

1元器件失效影响因素分析

在电子元器件使用期间,其导线位置往往会发生断裂,或者元器件失效。为提高对该类事故的充分预防,确保设备能够正常稳定运行,相关人员需深入探索元器件失效原因。由于其实际机理与特性具有复杂性,部分元器件可能会产生非稳定失效、短路、漏电、电参数漂移等问题,这均会影响实际能效。其中,开路因素作为较为常见的原因,数据显示,其能够占据失效总比例达到90%。在传统检测过程中,工程师对元器件进行检测期间,一旦操作不当,则会产生安全事故。例如,在对半导体器进行检测期间,其外表处于完好状态,在对电路调试期间,会产生炸机现象。因此,应用非破损检测技术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直接提高检测分析的安全性。

2X射线三维CT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

2.1以多视角图像成像为理论基础

2.1.1双目视觉系统成像分析

在应用X射线三维CT技术期间,可对待测物体投影图进行采集,从不同角度出发,将其构建、叠加成三维图像。在此基础上,借助可见光原理,实现三维重建,进而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通常情况下,人们视觉效果属于三维,工程师可建立双目立体视觉模型,使其全面计算物体与相机之间的深度信息。借助两台照相机,使其对同一物体进行拍照,完善相机成像基本坐标体系(如表1所示)。同时,确保两个相机处于相对距离条件下,对同一像素处的实际距离偏差进行计算,高效运用视差测距方法,进而可实现对物体的全面、深度分析,并为后续测量工作奠定基础[1]

表 1 相机成像基本坐标体系构成

世界坐标

主要用于三维虚拟空间位置。

相机坐标

以相机的光心为原点

图像物理坐标

实际物理单位即为像素位置

像素坐标

以像素为单位

2.1.2X射线多视角图像分析

在X射线中,相关人员可对物体实施不同角度的拍摄,有效获取物体内部结构信息。在构建X射线成像模型期间,需参考上述双目视觉系统,建立坐标关系图。运用成像视差原理,对于生物人体视觉影像进行仿真模拟,有效获取目标物体实际位置。在此基础上,可对视差进行计算,并借助双目立体视觉模型投影,提高对目标物体实际深度的有效判断。物体深度的不断增加,其实际视差会逐渐缩小,因此,可借助多视角成像方法,运用CT成像技术,对目标物体实施重建。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科学选择,部分物体处于特殊场合,受空间因素的限制,则不适用于该项技术。

2.2实施虚拟开帽操作

    在检测中,开帽操作作为深入分析中的重要部分,具有一定风险。同时,对于相关人员自身技术具有一定要求,由于对元器件内部信息无法准确知晓,一旦操作不当,则会直接对内部结构造成损伤,在增加损失的同时,降低测试结果准确性。对此,相关人员可运用X射线三维CT技术,对开帽操作进行虚拟试验,结合芯片、引线框架等内部结构实施深入探索,明确具体尺寸、安装方式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缺陷情况进行分析,有效提升该项操作的针对性水平。另外,为保证数据准确性,需结合实际需求,运用不同的开帽模板,以此获取最佳的开帽方法[2]

2.3分析样品结构状态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元器件失效问题均来源于其内部结构,在其逐渐变化的过程中,导致电子元器件产品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需深入分析结构变化情况,全面掌握初步信息。在分析整体结构状态过程中,应在电性能测试等方法的基础上,运用X射线三维CT技术,进一步分析细微变化,并将其与状态性能良好的物品进行对比。针对介质层、电极结构等进行分析,以此后续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4科学确定异常点

    为避免对失效样品造成损坏,保障分析样品的唯一性,相关人员需积极运用X射线三维CT技术等非破坏性检测技术。结合实际情况,部分元器件内部结构具有复杂性,对其应用传统X射线测试方法无法起到良好效果。例如,在对某微动开关失效分析期间,相关人员运用X射线三维CT技术对其实施扫描,在良好过滤外部材质的基础上,可以直观展现内部导电结构。最终,发现其右侧触点处于未正常闭合状态,与正常状态下的样品相比,其内部塑料托架产生异常,进而导致其无法顺利完成闭合。因此,相关人员在确定异常点时,应注重应用先进技术,实现对其组织形貌的深度检查。

2.5缺陷情况检测

    从根本上来说,在应用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受环境应力、电应力的影响,电子元器件部分缺陷会逐渐受到扩展,导致电子器件产生失效现象。在缺陷检测期间,由于实际材料的不同,其最终影像结果会具有差异性。例如,陶瓷元器件,在检测期间,内部缺陷情况受到外壳因素的影响,具备较强的X射线衰减能力,导致最终结果缺乏科学性。同时,不仅会导致图像不清晰,还会直接降低缺陷尺寸测量的精确性。而使用X射线三维CT技术,对其进行三维CT剖切,在合理选择剖切方向的基础上,增强其具体形貌的清晰性。针对结构复杂元器件而言,为避免造成安全隐患,需对其各个组成结构采取独立分析方式,有效避免组成结构相互遮挡,提高对缺陷检测的细微性。因此,相关人员在检测期间,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扫描参数,为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提供保障。有效降低射线泄露风险,并为后续失效机理模型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X射线三维CT技术可以提高准确性,在良好保证非破坏检测性的同时,切实降低检测风险。在对样品分析期间,通过以多视角图像成像为理论基础、实施虚拟开帽操作、分析样品结构状态、科学确定异常点、缺陷情况检测等操作,实现对试验结果的有效追溯。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检测方式,避免对后续试验造成影响。相关人员需不断改进并优化检测技术,提高图像匹配率的同时,为电子元器件的高效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健荣,梁小祥,许骞,等.采用X射线三维重构技术检测厚皮柑橘的体积可食率[J].农业工程学报,2024,40(01):293-300.

[2]张国宝,杨为,赵恒阳,等.基于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的在役GIS盆式绝缘子缺陷检测[J].高压电器,2022,58(10):23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