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工程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渠道工程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措施探讨

吴渊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门坎水库管理所  613109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渠道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伴随着其复杂性和规模的增加,渠道工程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和风险。因此,对水利工程中的渠道工程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措施的深入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渠道工程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的研究,总结了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分析,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渠道工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渠道工程;安全管理;风险防控

引言:

渠道工程作为水利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对渠道工程的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发提高。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大量渠道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得以实施。然而,随着工程规模的增加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渠道工程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也日益显著。地质条件的多样性、气象因素的变化、人为因素的干扰等诸多因素都为渠道工程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复杂性。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将重点关注渠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三个关键阶段,探讨在每个阶段应采取的合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1.规划设计阶段安全管理要点

在渠道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早期的计划将直接影响后续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全面考虑各种潜在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和地形进行详尽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地下水位、土层稳定性、地形变化等因素,有助于评估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通过先进的地质勘测技术和遥感技术,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地质信息,为工程的安全规划提供数据支持[1]。气象因素是影响渠道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对当地的气象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降雨量、气温变化、风速等。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气象模型,预测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为设计阶段的水资源管理和泛滥预防提供依据。考虑到人为因素对渠道工程的潜在影响,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进行人为破坏风险评估。包括对可能的人为破坏、盗窃、破坏性行为等进行分析。采用智能安保技术,提高工程现场的安全性,减少人为破坏的可能性。渠道工程不仅影响自然环境,还会对周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进行社会影响评估,了解工程可能引起的社会反馈和影响,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利益,减少潜在的社会冲突。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明确安全目标、责任分工、监测手段等,计划应包括应急预案、安全培训计划、定期检查计划等内容,确保工程在施工和运营阶段都能够有序进行,并及时应对潜在的安全问题。

2.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要点

在施工阶段,确保渠道结构的设计符合工程标准,采用合格的建材和施工工艺。对于混凝土渠道,风险防控涉及到不同类型渠道的施工管理。在混凝土渠道的施工中,质量监控是极为重要的。质量控制要针对混凝土渠道的模板设计、制作和安装进行管理,模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必须满足混凝土所承受的压力要求,振捣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力和压力必须符合标准,同时要注意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的移动问题,以确保混凝土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设计要求。另外,模板的密闭性也是关键,以防止漏浆问题的发生[2]。在混凝土渠道施工中,选择混凝土骨料应加强管理。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保证骨料质量,并对不同大小的骨料进行分堆放置,避免混杂。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操作,先进行混凝土取样试验,后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管理,通常采用洒水的方式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渠道的施工质量不出现问题。对于砖砌渠道的施工,同样需要有效的质量控制。在施工前,对砖头进行水浸处理,以防止过度干燥。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错缝砌砖,以防止砖砌缝过大影响施工质量。在施工之前,必须进行放线,并严格按照放线标准进行施工。确保砌筑过程中横平竖直,同时砂浆的饱和度也要按照标准施工,以进一步保证砖砌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

3.运维阶段的施工管理要点

在渠道工程的运维阶段,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渠道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设施的寿命。定期的巡检和维护是确保渠道工程长期安全运行的基础。在运维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巡检制度,包括定期巡查渠道的结构、设备和周边环境。巡检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磨损、腐蚀、裂缝等问题,并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对于水流较大的渠道,还需关注泥沙淤积、植物生长等情况,保持渠道通畅。引入远程监测系统是提高运维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手段。通过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渠道工程的运行状况。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对水位、水质、温度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远程控制设备进行调整,实时监测不仅能提高渠道的响应速度,还能降低运维成本[3]。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是运维安全管理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运维过程中可能面临突发事件,如洪水、地震等,因此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案中应包括紧急联系人、应急设备、撤离路线等信息,并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运维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应对。渠道清淤是运维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定期进行清淤操作,防止泥沙淤积导致渠道断流或水流减缓。清淤工作还有助于保护渠道结构,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可能存在的裂缝、漏水等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修复,以防止进一步恶化。在运维阶段,渠道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新技术、新设备,定期进行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关注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更新,确保运维工作符合最新的标准。

4.结束语

总之,渠道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注重人为因素和社会影响,以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可持续地运行。未来,应持续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改进管理流程,促进渠道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创新,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渠道工程面临的挑战,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索亮,王丽娟.水利工程输水渠道安全维护管理探究[J].水电水利,2022,6(1):112-113.

[2]杨启援,孙毅.渠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浅谈[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29(10):95-96.

[3]马振伟.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管理养护[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48):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