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课岗证互通的药事管理学课程创新改革

/ 2

双轮驱动、课岗证互通的药事管理学课程创新改革

廖予菲王萍张瑞瑞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 西安 712046

摘  要: 药事管理学课程存在内容脱离实践、学生内驱力不足、素质培养效果不佳等问题。课程团队以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需求对接,通过构建思政育人体系,培养教师团队,重塑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实施项目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评价等措施,现已形成双轮驱动、课岗证互通的药事管理学课程创新改革模式。通过改革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成果不断产生,取得较好的改革成效。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产教融合;课岗融通;课证融合

当前,在全面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药学服务模式正由“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1]。药事管理学作为药学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作用,应充分发挥作用,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改变药学类专业学生传统单一的药学知识、技能结构,将其培养成集药学知识、技能和药事管理与法规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使其能辨别合法和非法行为,能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与药事法规的规定,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其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药事管理学课程存在问题

1.1课程内容与行业实践结合不深,学生岗位胜任力不高

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多参照课本,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中的政策法规既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这种情况忽略了药学专业“能力本位”教育的行业特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缺乏,不具有竞争优势。

1.2 课程评价机制欠合理,深度学习的内驱力不足

本课程在对学生能力和课程教学工作考核的过程中,未能将课程考核、学生学习能力考核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不能有效贯通课程考核与执业药师考试,既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对于药事管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不能满足学生毕业考证的需求,不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热情难以激发。

1.3 课堂生硬说教为主,素质培养效果不佳

  药事管理学课程是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核心课程,但当前教学中素质培养多以生硬说教为主,学生不易吸收内化,反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药事管理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2.1 提升价值引领,构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核心思政育人体系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类专业开设的唯一偏重人文科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思政育人的有利基础,课程以“健康中国,法治中国”为建设方向,以“药品质量保障”为初衷,以“做好和用好药物”为使命,注重药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整个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指导下[2],结合药学类专业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深入挖掘本门课程每个章节中的核心思政元素,这些元素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充分体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依法履行权利义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成长成才报效国家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关键要素。

2.2 双轮驱动,教师与学生实践能力同步提高

“走出去,引进来”,将提高团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设为“第一轮驱动”,利用校企“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的合作运行机制,提升课程团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引进行业、企业的一线骨干,补充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力量,深度参与课程教学。同时鼓励团队教师积极进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行业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引企入课”,将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设为“第二轮驱动”,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设计,优化课程目标,改良课程结构,将课程内容与药品管理实践应用结合,与团队教师共同制定产教融合的课程标准。

图1 双轮驱动改革创新示意图

2.3 课岗融通,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前提重塑课程内容

通过调研,团队以药品行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前提重新构建课程内容,确定了药品生产、经营、药学服务、监管等四大项目,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筛选出四项目中的典型岗位,然后结合岗位工作任务设立学习环节,比如药品进出库的验收与记录、QA与QC、处分审核与调剂、不良反应上报等,以此形成相关学习场景,再按照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转换为课程。让学生接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培养,在岗位上遵守和应用药事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留得住、同行都认可”的高素质药学人才,为行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2.4 互通互享,打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库

利用校企“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的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企业案例资源,将行业企业的实际案例整合到教学资源中,全面展现药事管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为解决课程资源不足,课本内容滞后的问题,团队构建了更加符合思政育人目标的高质量教学资源体系,用以支持多维度多需求的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现已建成了药事法律法规库、视频资料库、习题库、课程思政案例库、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库。

2.5 产教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课堂教学

依据学习内容,对接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将企业真实运营过程融入课堂。如在项目药品注册管理中以步长集团某个拟上市药品为例设置情境,模拟了新药非临床试验、新药临床试验、新药注册申报、药品上市后变更等适合课堂开展的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按照课前探究、课中内化、课后拓展三部分开展。课前充分利用互联网+微课,要求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和相关法规的自主学习,并根据所分配的任务分组完成资料收集、工作流程设计和汇报准备。课中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对各组点评,并针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随后开展情境任务实施,任务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归纳要领。课后学生再回顾课程,对课程进行思考与总结,将关心或存在疑惑的问题发布到线上课程的讨论区中与企业教师进行交流。在项目实施和构建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认知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真切地体会药事管理专业知识指导企业运营管理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图2  药品注册申报子项目设置示意图

图3 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课堂教学示意图

2.6 课证融合,设置更加适应执业药师考试的教学评价机制

课程创新评价考核体系、评价方案紧密围绕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执业药师考试。课程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价(30%)和期末量化考核(70%)两部分。重视过程性评价,适当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针对性地从达成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设计形成性评价。例如,设立课程音视频学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分组任务等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收集多渠道多角度的教学反馈,包括利用课堂即时反馈,作业反馈,同学互评的反馈,以促进学生进步,了解思政教育效果。同时,为了使学生适应执业药师考试,形成性评价中作业、测试等项目及期末量化考核中会均会结合执业药师考试相关知识,并紧扣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改革成效

3.1 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学习积极性、知识水平、职业素养提高

通过课程创新改革,学生对药事管理学课程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了验证药事管理学课程采取产教融合教学效果,将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与产教融合教学方式后的2020、2021两届学生,以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课程教学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及职业道德认同度进行调查,得分结果对比如图4所示。通过调查结果得出,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的认可。这种教学方式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

图4 问卷调查结果

3.2 学生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践行到实践中

学生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践行于生活学习中,如疫情期间,我们的学生主动作为志愿者参与抗疫;又如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利用暑假时间去贫困县进行调研;在学习了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后,学生通过手抄报和小活动的方式积极进行反毒品宣传。同时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高涨,团队教师带领受教学生近五年获得天然药物微视频大赛二等奖1项,优秀本科毕业论文3项,2019-2023年间获批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7项,本科生发表多篇论文。

参考文献:

[1]杨冬梅,邾枝花,王芳等.基于提升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服务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J].安徽医专学报,2023,22(05):7-9.

[2]马明茹.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宪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发展——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法治中国建设为视角[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24(01):58-70.

基金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融入路径研究——以《药事管理学》为例 编号:KCSZ-ZX20230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科研项目(民办本科院校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药学类专业为例 编号:SMXY20233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科研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 编号:SMXY202330);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以中药学专业为例              编号:JG202322)

作者简介:廖予菲(1985-),女,陕西咸阳人,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