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中实践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中实践与反思

石惠玲

大理技师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汽车制造及后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对技工院校教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开发出面向企业、社会生产服务的技能人才,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课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综合职业能力;产教融合;教学实践

引言:当前全国技工院校在全力推行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阶段推进院校建设及专业建设试点。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试点,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教学效果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好评,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是技工院校服务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本文探索在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中启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着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提高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的授课效果。

一.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准备工作

(一)加强工学一体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程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之前,专业课任课教师应统筹校内校外两方面资源,为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的工学一体化模式提供准备。首先组织校内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工学一体化教学培训,提高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水平,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出适应本校实际实际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明确培养目标、课程安排、课程规范、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等。同时提升教师团队在知识、实训、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水平。其次,进行充分的企业调研。调查社会、企业所需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明确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校内条件制定适合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的工作页,设置与企业生产车间相适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将通识课程的知识理念实际运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最后完善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学生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引入企业技师参与学生评价过程。并且建立反馈制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参加工作后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继续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改善车间实训条件,以企业标准打造校内工作站

学校为支持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改善实训条件,助推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将过去教室和车间分开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整改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其中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应参照企业标准打造,包括理论学习区,工作准备区,工作操作区,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环境的限制,提高师生互动机会,提高学生操作动手能力,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作用。

(三)加大产教融合力度,提高学生专业匹配度

当前国家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学生除了学校课程教学外,还应不定期到企业进行企业实践,在企业岗位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水平,提高自身实际操作水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协作的能力。返回学校后,实训教师应结合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布置新的任务,下达任务目标,将现实中工作和学习任务结合起来。

学校还应组织举办新能源汽车维修操作技能大赛,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发现自身能力不足,查缺补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加强技能成就精彩人生的信念。

二.新能源车维护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

(一)强化学情分析,增强一体化教学针对性

在学习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新能源汽车概论、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学习速度组织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良性竞争;教师根据与企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的内容进行校本转化;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学生设定阶段性的任务目标,本课程任务分解为七个子任务,分别为:任务一:新能源汽车测量工具;任务二:故障诊断仪的使用;任务三:新能源汽车防护安全;任务四:新能源汽车上下电操作;任务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护;任务六: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组成;任务七: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维护。

(二)聚焦过程实施,提高一体化课堂效率

教学实施环节是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师应着力距离实施环节,不断提高课程上课效率。在进行任务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护教学时,在讲解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简述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时,仅依靠言语表达很难具象到每一个零件上面。教师可以在校内工作站的学习区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在训练操作区进行具体操作演示,可以将新能源汽车的部分零件带到课堂中作更细致的讲解。在实操环节不仅有校内教师指导还有校外企业导师配合,实训内容更加贴合企业实际。最后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发放汽车零件,让学生自行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巩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

在进行任务六: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组成教学时,教师在讲述高压系统驱动电动机工作原理时,这类应用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时,借助虚拟仿真机房内的3维动画展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件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实训台架损耗和安全风险。

(三)优化评价考核,提升一体化课堂效果

教学评价环节是检验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尺子。课程评价体系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组成,过程性评价关注技能掌握情况,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在评价环节引入企业导师进行打分,综合评价学生。例如在任务一:新能源汽车测量工具教学中,首先由小组内部互相考核万用表的使用,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如此可以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在期末的终结性评价环节,除了组内互评、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还会在实车上进行情景化考核,例如让学生测量一颗保险的好坏,判断依据是什么,力求考核与实际相贴合。

三.新能源车维护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反思

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体现在:1、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了质的提升,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工作位为导向的教学任务设置,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课堂参与度不断提高。2、行动导向教学法从任务导入到分析到分组到实施到评价每一个步骤都目的明确,与实际工作贴合度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教学评价更加客观,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察,也得到了企业导师充分肯定。

但是作为一种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执行难度还是很大的,主要存在下列问题:教学设施陈旧无法跟上企业实际、教师依然存在对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目标理解不彻底,教学过程偏重于形式、学生的学习效果良莠不齐、企业参与课堂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今后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力度,加大与企业沟通力度,及时调整课程标准,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新能源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新能源汽车维护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不断加大企业调研力度,优化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引入企业标准更新教学设备,不断优化课程标准,改革评价体系,培养更多与社会同步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洪硌,杨淮钦,李晓美等.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新能源汽车构造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3,(16):67-70.

[2]刘小伟.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项目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3,(01):28-30.

[3]李元群.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护》课程开发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2.

[4]左冬晓.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一体化教学探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04):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