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新时期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晏琪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高校在致力于现代化教学中,深化改革是解决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头绪多,事关人力资源调配、使用。在信息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提高高校的人事管理效率,实现管理过程的标准化,从而提升高校的服务水平。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高校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人事管理的特征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在助力教育事业突破改革难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在聚焦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上,人事管理信息化可以准确掌握学校的全面能力现状,有助于领导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资源整合与优化上,包括人事制度建设、打造优质的教学师资团队等,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利于高校集约高效管理人事信息,运用信息化技术条件实现数据传导、动态化管理,在解决人事管理工作的同时,提升高校科学治理水平和能力。

1新时期高校人事管理特征

高校在不同阶段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事管理呈现出不同的管理特征,尤其是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事管理信息量暴增,内容广、头绪多,信息数据动态管理难度加大。

1.1人事管理信息规模和体量庞大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张和正规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的维度较以往发生了广泛的拓展,信息的产生速度、体量以及分散化的典型特点使得信息管理难度逐步增大。首先,从需要管理的信息范围上说,由于高校在实施全面化、精细化管理,必然导致需要纳入到管理范畴的信息来源广,涉及到学校上下的方方面面,而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信息处理不及时、更新不到位,信息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其次,从产生信息的速度上说,信息社会,人事信息的产生、发展变化速度快,而且十分分散,信息疏通、归类不好,就会导致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之间的混乱,利用价值大打折扣。

1.2人事管理信息更替频繁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体系伴随着时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组成单元信息会随之产生变化。这其中有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变化,在定期的信息管理中,如教师的教学工作、培训、教学评价以及业绩考核等,通常以学期、学年为基本单元,这类信息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纳入到教师个人的信息管理中来,组成教师的教学经历。而针对不定期的变化,如教师的教学、科研信息、薪酬变化等,不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这类信息产生变化时,一方面需要在教师原有的信息基础上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对于该部分信息的管理更替也十分重要,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和存储,不仅是动态管理的需要,同时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2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2.1人事管理信息化认识存在局限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进步,高校的管理者也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高校的管理工作开展中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并且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但是还存在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发展的认识存在局限性,深受传统的管理理念的影响,在管理工作中依然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对于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不注重创新,没有积极使用新的管理方式。例如,部分高校的管理者认为线上招聘的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全面细致考察应聘者的能力,尚未认识到线上招聘与线下招聘结合的优势。

2.2人事管理制度待完善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人事管理工作质量有直接影响,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数据收集和整合多数是人工校对为主、信息系统为辅。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数据较为庞大,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源,传统的信息系统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人工管理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导致人事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待提升。但是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尚未掌握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导致高校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较慢。

3新时期提升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增强相关人员意识与素质

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对于其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管理者应该积极规划和部署人力资源信息化体系,整合协调各方面资源,确保其顺利运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持续提升自身认识,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此外,持续改进制度以保障信息化建设有序进行,包括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加强学校内部的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内部信息互联互通。最后,增加投资以支持人事工作信息化,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专业化的人事管理队伍,并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资源共享的认识和理解。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需要全员参与。

3.2注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与优化

每所大学的发展需求不同,因此它们在人事管理上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为了满足大学工作的需求,各大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功能,从而保证人事管理平台既专业又全面,以提供必要的支持。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往往过于僵化,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需求。然而,信息化建设为高校提供了优化制度的机会。通过改革人事管理制度,高校可以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潜力,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同时,优化制度还可以减少管理的烦琐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在高校人事管理资源共享的路径上,创新至关重要。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让各个学科领域的人才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人才库和人才培养计划,吸引优秀人才进入高校,为高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共享资源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水平,还可以拓宽高校的学术研究和教学领域的边界。通过共享人才和资源,高校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自身的发展。

3.3优化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高校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该建立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上,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的发展需要优化信息化系统,重视系统的开发、更新、管理、维护等每一个环节,将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联系起来,将二者同步抓好,实现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促进最大化利用信息资源。因此,高校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时,应该坚持适用原则和实用原则,充分根据高校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加强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升级等,促使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也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在信息技术在高校人才管理中的智慧应用上,建立一个一站式的高校人才管理平台,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做好高校人才的管理、发展和服务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效地推动高校人才管理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安梅,黄建强.浅析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时空,2016(08):11-13.

[2]阚丽景,谭宪军.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76+72.

[3]吴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