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探索

俞翔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

摘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必备素质、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培养路径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措施,以期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质量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然而,在现实中,存在着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这既需要教师们主动进修,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二、“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双师型”教师是指职业院校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专业课教师。这种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教学中传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双师型”教师必备素质和要求

作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主要必备以下素质和要求: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做到言传身教,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二)教学能力。教学能力不仅包括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传授的能力,还涉及到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把握,以及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等方面。

(三)团队协作能力。作为教师,能够与同事进行团队协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四)具备行业从业资格和相关证书。“双师型”教师需要在教学领域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需要具备相关的行业从业资格和证书,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学科知识的变化和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既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又具备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拥有行业实践经验,了解和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更能够将这些技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为了构建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育培训。

职业院校可以鼓励教师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培训,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让教师有机会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升影响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考核。

职业院校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师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管理和考核规定,通过考核鼓励教师积极进步。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

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必须注重更新教学思路,鼓励尝试新方法。制定教学改革的计划,推广实践,让更多的教师学以致用,让课堂上的学生更能学习好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

“双师型”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行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业务水平,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新技术,以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

五、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措施

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教师培养的支持和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师培训和考核机制,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打造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具体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和培训课程,让教师拓宽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技能。

(二)鼓励教师进行课堂改革和探索,鼓励教师借鉴先进教学经验,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三)加强教师团队协作,建立教学沟通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和经验交流,促进教育教学共同发展。

(四)设立专业发展计划和评估机制,让教师在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并通过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六、“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和职业素质提高,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努力:

(一)提高专业能力。“双师型”教师需要积极参与行业领域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实践中掌握最新技术,并掌握教学方法,使其在课堂上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二)加强教学管理。“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把握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有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好教学活动,疏导学生情感,保证教学质量。

(三)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教育工作往往是协同完成,需要“双师型”教师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教育共识,推动教育变革。

七、“双师型”教师的实践体现

目前,对于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成绩表现

一些学校和研究机构对比了有“双师型”教师的班级和没有“双师型”的班级,发现前者的学生成绩普遍更高。例如,广东省在2017年开启了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学校中,有七所学校学生各科考试成绩均位于全市前五名,且较去年有所提高,这也印证了“双师型”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提升作用。

(二)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

一些“双师型”教师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表明,这些毕业生确实具有更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更易就业。例如,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蓝皮书(2019)》显示,2017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6.7%,其中就业单位认为学生职业能力较强的学生比例高达70.9%。

(三)教师职业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数据论证也包括教师职业发展方面。一些研究表明,采用“双师型”教育模式的学校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从而能够更好地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双师型”教师的数据论证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其影响因素也十分复杂。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作用和效果。

结束语: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让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教学技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培养的支持和推动,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良的培训机会,构建更为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努力打造出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让他们为推动教育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启平,祁世强,徐传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其实践探究》,《中国教育科学》2018年第8期。

[2]韦韬,陈露,《基于双师型教师的实训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3]孙琳,《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组织与管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6期。

[4]秦晓晶,《关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10期。

[5]胡云娥,施荣华,《浅谈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的培养与素质》,《中外科技交流》2016年第10期。

[6]李斯文、杨胜,《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第22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