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设计下的大单元教学思考——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项目化学习设计下的大单元教学思考——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

徐培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一、项目化引领课堂教学价值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教材实践活动设计梯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整合教学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以项目引领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时效性。

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设计真实情景,借助多方面资源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发展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强调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去解决复杂的问题,突出项目成员的探究与合作,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关注项目学习成果与学习评价。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以项目驱动问题为引领,以项目任务整合单元学习内容,重构单元教学活动。

二、学校项目化开展成果交流

在语文项目化学习中,儿童通过探究源自真实世界的问题,体验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和探究意义的过程,在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建构知识。近三年来,新城花园小学通过指向学生现代生活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校本实践研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沟通与合作等重要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积极而明智、有创造力,心智自由的公民。以语文项目化学习为路径之一,基于课程视域进行“以点带面”的小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这学期我们二年级语文备课组以二上第四单元作为项目化切入点,结合“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大美中国 锦绣山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化身“小导游”,带领游客们出发,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让学生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快乐地完成本次项目化学习的任务。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结合统编教材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一人文主题和“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这两条语文要素编排内容,创设了驱动性问题:如果你成为了一名“民间故事”传承人,在新媒介下如何更好地传播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开展民间故事的研读之旅,旨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广泛地了解民间故事的更多内容及艺术形式,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理解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备课组,结合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开展了“ 玩转“我”的世界 串串阅读之门”的项目化活动,旨在有意识地侧重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与梳理,为自己小学阅读策略单元的学习留下痕迹,并从课内走向课外,在自己真实的阅读情境中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获得阅读实效,达成阅读目的,享受阅读体验,真正在阅读的世界中玩转开来。他们将 “玩转‘我的世界’串串阅读之门” 游戏为大的任务情境,通过“获玩转资格”(回顾梳理既往学习的阅读策略,为本单元学习做准备) ,“学玩转技巧”(通过单元三篇课文的学习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书玩转之思”(结合单元习作,以“阅读,让我的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书写阅读思考),“享玩转乐趣”(将学到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综合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读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分享运用阅读策略的过程和成果)这四个任务,从而进阶式地达成单元核心目标。

除了学科项目化的开展,我们还有主题研学项目化、跨学科项目化等项目化活动,通过丰富的项目化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合作、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三、具体实施策略

1.聚焦语文要素,提炼单元核心知识

在项目引领下实现小学语文单元式整体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加强目标以及内容上的双重构建与整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和目标等方面进行自我构建,通过学生的自我构建,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学目标以及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从而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所设计的项目化活动“大美中国 锦绣山河”以二上第四单元作为项目化切入点,这一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两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内容涵盖古今,跨越海峡,展现了一幅幅大美中国的画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细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发现四篇文章都是围绕着“家乡”这一个核心组元的。这个核心使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的部分具有了一种向心力,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教学功能。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强调“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大美中国,锦绣山河”主题为统领,创设“我是小导游”的情境,以“出发前的准备”“跟着诗人游名楼名山”“赏黄山之奇”“看日月潭好风光”“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夸夸家乡美”设计任务活动,整合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链接课外资源,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 明确学习目标,设计高阶驱动任务

围绕核心知识设置驱动性学习任务,是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关键一步。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围绕这一核心,二年级组设置的驱动性问题是“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祖国千万平方公里的美景说不完道不尽,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站在怎样的角度,以怎样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呢?”为解决驱动性问题,从学生经验出发,精心创设契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场景,系统设计相关项目。根据单元所编排的文章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任务一:诗中有美景 活动1:张嘴对诗提笔画 活动2:读读记记多收集

任务二:黄山有奇石 活动1:奇石博物馆 活动2:奇石讲解员

任务三:湖中有日月 活动1:熟说讲解词 活动2:趣说日月潭

任务四:新疆有瓜果 活动1:探秘葡萄沟 活动2:揭秘介绍卡

每个任务内容相关,活动形式多样,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关照儿童学习过程,推动着学生在真实的语文世界里成长。

3.“教学评”贯穿始终,让学习真正发生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优化学习过程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工具。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视角下,评价标准需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强调评价的及时性和多元化,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标准主要聚焦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以此作为教与学的引导。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评价促进教与学是指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和教师表现的评价,更是对教与学行为的反思和改进。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教学。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以及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等方面来优化和扩展教育评价的应用。

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没有达成,达成了多少,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根据目标细化达成的具体要求,制成评价量表,在反馈中根据评价量表反馈,教师和学生对目标的达成就是一目了然的,这也能保证学习的真正发生。